這個沙不行,一定要實堤他會親自查看筑堤所用的沙石是否合格。鐵面無私。
四次治河之后,他將黃河下游三個省的堤壩全部連了起來,總算是結束了黃河忽東忽西,河道不定的局面。
潘季馴的“束水攻沙”理論,也被后世奉為治河的金科玉律。
不過,限于條件,他當時只治理了下游一帶,對于泥沙來源的黃土高坡的中游卻沒顧得上,因此并沒有徹底解決黃河的問題。
1981年的時候,開封市龍亭東湖打算在湖中間修建一座亭子,就開始抽水清淤,結果發現了湖底明朝周王府的遺址,然后考古隊員們肯定得來挖掘呀,結果挖啊挖,發現深處還疊著一座北宋皇宮的遺址。
又挖呀挖,發現地下三到十二米的地方,還城摞城一樣的埋著六座城,分別是魏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東京城、金汴京城、明開封城和清開封城。
可想而知,黃河潰堤的威力都多大,治黃專家們的壓力有多大
不同朝代的開封城的居民幾乎都驚得跳了起來。實際的跳了起來。
有膽子小的甚至爬到了椅子上,驚懼不已的看著地面媽呀,所以咱們腳下還有一座城不,家人幽幽的道,是兩座城。不
不會鬧鬼吧有人牙齒都開始打冷戰了。
“瞎,仙畫都說了,這世界上沒有鬼。”
更有膽子大的,獨辟蹊徑“那咱們是不是可以挖到地底下那座城去說不定還能挖出一些珍寶。
一整座城呢
北宋,東京城。
“我們還是跟著遷都去洛陽吧。”原本還在搖擺不定的人瞬間下定了主意。這也太嚇人了,開封這千年來就是被淹的命運啊就算是現在歷史可能改變,但也挺可怕的。
一時間,愿意隨著趙匡胤遷都的東京城居民人數大增
要真正的徹底解決,或者說基本上徹底解決黃河災患,那已經是咱們現在的事兒了
咱們采取的是綜合治理。
首先,災患的根本其實就在于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那么,就先整治黃土高原。開展了許多退耕還林,還草,建設梯田,以及固溝保塬等工程。
經過幾十年的奮斗后,如今的黃土高原已經舊貌換新顏。很多地方都變得郁郁蔥蔥,植被覆蓋率甚至達到了70
有了植被的固定作用,黃土高坡表層的水土變得不再那么容易流失。僅慶陽市一個地區,黃河的年入流沙量就減少了7200萬噸
如溝壑一般總是帶著某種讓人覺得心酸的沉重氣息的黃土高原,如今變了顏色。
從空中看過去,它竟然是綠的。
綠色的草、綠色的樹,還有綠色的梯田。
前后的衛星遙感圖片對比更加明顯,前一張是灰撲撲的黃,后一張就是充滿了活力的綠。農民們接受采訪的時候,臉上如黃土高坡一般的溝壑似乎也變得舒展了起來
這幾年好啊,玉米都豐收了,我們家的梯田今年收成也不錯。“氣候都變得舒服了,而且風沙也沒那么大了。”
一場暴雨不期而至。
但這次,它再也帶不走已經被植物的根系緊緊糾纏固定住的泥沙。
另外,我們在黃河的中上游修建了許多座的水庫,不僅可以發電,還可以主動控制洪水和泥沙的節奏,調節黃河的徑流。
龍羊峽、小浪底、三門峽這些都是黃河重要的水庫。
汛期的時候,這些大容量的水庫將洪水積蓄起來,減少下游的洪峰水量,等到了干枯季節的時候,再放水,緩解下游旱情。
而且,黃河上的水庫基本上都備有排沙孔道。
黃河水在水庫蓄積的時候,泥沙沉淀到底層,上層變清。因此水壩的上層是排水孔,下層是排沙孔。當下游泥沙過多的時候,那就中上游的水庫排清水,用以稀釋下游的泥沙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