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沿海一帶的漁民們驚喜的道這黑潮我見過,的確是黑,看著特別明顯。原來咱們這兒暖和竟然是因為它啊
看看北邊的雪,看著都冷,得浪費多少錢置辦棉被啊沒錢的人,怕不是冬天要被活活的凍死。
感謝黑潮
有幾個朝代的黑龍江是可以看到仙畫的,此時鄉親們都流下了委屈的淚水。
這黑潮,憑啥就不來咱們這兒啊
就是,看不起人咋地
委屈、心酸、羨慕。
黑潮讓我們東部沿海一帶冬季變得相對溫暖,尤其造就了渤海一帶秦皇島、葫蘆島等地的不凍港。
另外,它對于華夏氣候甚至是氣象災害的影響可太大了。
地理課上,老師指著幻燈片對著下面的學生們侃侃而談
”1953年的時候,黑潮忽然偏離了原有的軌道,忽然向南移動了170公里。第二年,咱們的江淮流域就出現了大洪災,百年難遇。
”1957和1958年,
它向北移動了大概一百多公里,于是第二年,長江流域接連發生了不小的旱災。
“可以說,黑潮就是旱澇預報員。”
一開始還以為只是巧合,但后來研究發現,其實并不是黑潮預告了旱澇,而是黑潮決定了旱澇。
因為海水的溫度不僅影響它釋放出來的熱量,還影響降雨帶。當黑潮北移的時候,離我們更近,于是氣溫升高,同時降雨帶也會跟著移走往北,長江中下游地區無雨可下,就會發生旱災。
當它南移離咱們更遠的時候,道理就相反。
寒流和暖流交匯的地方還容易形成漁場。
一是因為水流的碰撞可以把一些營養物質全都帶到表層,吃的多,魚群自然就不走了。一是因為水流湍急,形成水障,很難游過去,想走也走不了。
自然,就會形成大規模的魚群。
全球最出名的四大漁場,北海、北海道、紐芬蘭、秘魯,都是由寒暖流的交匯而誕生。
可惜,咱們華夏沒有大漁場,只有舟山漁場、渤海灣漁場、南海漁場、北部灣漁場。雖然放在其他國家也還算不錯的漁場,但咱們人口多,消耗大,在這一塊的缺口還是蠻大的。
舟山漁場就位于黑潮和南下的寒流的交匯處。
在海面上經常能看到有水域的顏色比其他地方深一塊,黑駿黔的。無數的漁船從舟山港開出,前往近海捕魚。
漁民們驕傲的笑道“咱們這邊魚多,有句俗話叫啥春天黃魚咕咕叫,夏天烏賊曬滿礁;秋天蝦兒到處跳,冬天帶魚整網吊”1
早上到碼頭走一走,一船船的魚被卸下來,立刻送往各地的菜市場和國人的餐桌上。
這么多魚漁民們紛紛都站了起來,臉上是掩飾不住的驚訝。
天幕上,打開漁船的魚艙,里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各種銀白色的魚,能叫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
半響,才有老漁民沉重的嘆了一聲哎,人家的船好啊。
船好,可以輕松的到遠海去。
像他們這樣的小舢板,最多在近海的幾里地里面轉悠,能有多少魚早出晚歸,曬到皮膚都蛻皮,但收獲也是需要看運
氣的。
這些古代的漁民們,看著都比內陸的農人還要更加的黑瘦,身上的衣服全是補丁,有的甚至衣不蔽體。身后的草屋破舊,什么時候臺風一來就要被全部卷跑。
漁民苦啊
他們想著想著,就潸然淚下。
“爺爺別哭。”有一六七歲的孩童忽然說道,眼神中滿是堅定,“等我學會了造船,以后給你造個更好的更大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