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接一重,讓人無法招架
。
原本還在舍不得錢的當家主婦,這會兒毅然下定決心“咱們今年就去做幾床新被子去,冬天都過得舒服點。
“再給你們做兩件新衣服,也塞上那棉花,沒有棉花先塞點蘆花也行。以后拆了可以重新再填。
不知憂愁的小孩子立刻歡呼起來。
明朝,皇宮。
朱元璋和朱棣、朱楠等都閉上了眼睛,簡直不忍再聽下去。他們的那位末世兒孫,崇禎也實在是太倒霉了吧沒有哪一年是沒有大災的,這這可太難了朱元璋恍恍惚惚的想其實這明朝滅亡,似乎也不能完全怪他。
朱棣恍恍惚惚的想這皇帝看起來也不是那么好當的,不猝死就算是好的。還是當個王爺更好。
唯有心志堅定的朱棣,忽然道“父皇,去尋找美洲的隊伍要及早提上日程了。”
朱元璋一愣。
倒是對農作物比較熟悉的朱楠眼睛一亮對啊之前仙畫說玉米和紅薯,還有那什么土豆,都是不怕干旱的
他敬佩的看著朱棣,四皇兄果然是當皇帝的料。好不好吃在其次,主要的是先得讓人有得吃。
朱元璋大喜過望,終于找到一條破局之路,連說三個對字對,對,對而其他朝代的帝王們,聽到那一連串的災情記載,也都麻了。漢武帝劉徹緩緩的吐出一口氣。
他暗暗的道“還好,還好朕在位的時候,氣候沒什么可怕。”不然,恐怕是連他都撐不住,就更別說那些資質平庸之主了。至于東漢末年的小冰河時期,他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那東漢是不是他后世子孫的天下那還很難說呢。況且,若是他此時如此努力的改變時局,歷史都還朝著那個方向走了,那他也沒辦法了。
如果這時候有一個強有力的朝廷,開始賑災,撥款撥糧,組織災區重建,指導種植,可能一切都還算好。但那會兒是明末,朝廷和官員們不添亂就不錯了。
地方官收到了來自朝廷的賑災糧。
“開個粥棚吧。”他眉頭一皺“糧倉里的那些陳米也該都清掉了。還有,米不夠啊,放少點兒。
底下的人一聽就懂了,但臉上依然露出諂
媚的笑容“還是大人想得周到。這群泥腿子怕是餓狠了,不能一下子吃那么飽,稀一點好。
官員這下真覺得自己周到了,矜持的點點頭。
待底下人走了后,旁邊的師爺卻道大人,現在的糧價可是水漲船高啊。
你的意思是
大寒之后必是大旱大人,假如明年真有旱情,那這糧價恐怕還得再漲。到時候誰手中有糧,誰就能發財。錢家米行的東家今天還來邀您赴宴呢。
師爺的話意味深長。
官員想起官倉中的糧食,也一下子就懂了“那自然就要。”
大不了,把這些賑災糧扣下,施完這次粥就不施了嘛,或者是再稀一點算了,那柴火還得算錢呢。
反正那些泥腿子又不知道朝廷到底撥了多少糧來。
官員打定主意后,施施然的去酒樓赴宴了。
這樣的情況下,民眾活不下去了,只能選擇起義。
陜西的高迎祥,也就是李自成的舅父,聚眾起義,點燃了明末農民起義的星星之火。米脂的張獻忠攻克了成都,稱帝立國,國號大西。
天下響應者無數。
如同元末一般,明朝終究無法擺脫封建王朝的三百年魔咒。
剛剛大抵說的是中原和南方地區。你想想,海南都冷成這樣了,那北方得有多冷啊就算是習慣了寒冷的游牧民族那也扛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