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和孫思邈等在煉丹一道上頗有成績的人,之前就對仙畫隱隱提到的化學很感興趣。因此,對這一期也都十分期待。
天幕剛亮,就利索的搬了桌子在院子里,還準備了筆墨。
孫思邈叫來了自己的弟子,葛洪也把自己和鮑姑這兩年教的幾位優秀學生給叫了過來。一是可以討論,二是可以幫忙記錄。就在這樣的期盼下,仙畫正式開始了。
化學,如果你百度的話,它會這么告訴你,化學是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和應用的科學。
簡單點來說,化,變化的化。化學就是研究物質變化的學問。
要了解化學,先要了解物質。
包圍著我們的空氣是物質、隨手可見的水是物質、腳下踩著的砂石、泥土同樣也是物質。有人將頭埋在水中,冒起一串氣泡。
有人在海邊的沙灘上行走,白色的沙灘如同拖尾一般沒入淺藍色的海中。也有人在攀登高山,黑色的火山石布滿了火山口。這些都是大自然中司空見慣的物質。
但是,在化學上,我們研究的是它的分子、原子層面。
就像細胞組成生物一樣,分子組成物質、原子組成分子。但細胞可以被普通的光學顯微鏡看到,分子和原子卻不行。
如果將細胞比作太陽,那么哪怕細胞中最大的蛋白質分子也只有地球上的一粒沙那么大。科學家們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活動。
還可以用天文望遠鏡觀看到光年之外的星辰。但是,分子和原子卻更難被觀測。
分子在動畫演示的時候就像是被緊密連接起來的小圓球,一直在不停的運動。將它放大、放大、再放大,原子如同細小的粒子緊緊的簇擁在一起。路小柒放了太陽和沙粒的對比,比例過于懸殊,整個天幕都幾乎放不下。當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時候,就發生在它的分子與原子層面。同一類原子又被稱為元素。
天幕下的老百姓們大多數都是迷茫的眨眨眼,有點懵,感覺這次仙畫說的東西不是很懂呢。
她到底在說啥。
只有一些對這方面還算是比較有天賦的,以及反應速度較快的年輕人們可以跟得上仙畫的節奏。人群中,一位看上去大概十一二歲的弟弟問他姐姐“物質和生物有什么區別”
他姐姐看上去十四五歲,依然梳著少女的發式,認真思考了一下后說“生物是活著的,物質卻是沒有生命的。不過人物,人物,或許,生物也屬于物質的范疇。
她又向弟弟解釋了自己理解中的細胞、分子和原子的關系,總之是越來越微觀嘛。弟弟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所以,這化學可以說研究一切”
或許吧。
兩人的對話被旁人聽在耳中,贊嘆道小娘子聰慧異常,聽你這么一解說,我們這才明白。小姑娘落落大方的笑了笑。
仙畫出現后這么多年,女孩子展現才華已經不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她絲毫不避諱。
至于其他人,要么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要么奮筆疾書,管它什么分子原子呢先記下來再說,后續可以慢慢想慢慢理解。
唐朝。
得到顯微鏡已經許久的孫思邈如今在各種微生物的觀察上已經頗有成績,據說將作監最新制造的顯微鏡很有可能可以觀察到細胞。
沒想到,據說還有比細胞更小的東西。他對旁邊的徒弟說。
徒弟好奇的問您不沮喪嗎
這分子、原子根本觀察不到,終其一生可能都看不到它的模樣。
孫思邈笑呵呵的,十分瀟灑“世間道理無數,豈能全知活到老學到老,不負此生就行了。”弟子大為佩服。
聽上去似乎覺得很高深很難懂,但若拋去這些理論性的東西,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中,化學知識無處不在。
比如,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自己需要的食物葡萄糖和氧氣,比如一些金屬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生氧化反應,開始生銹或者變色。
甚至于每天做飯都要用到的燃燒,也是一種化學反應。消防員在給學生們講解滅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