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本質上就是一種放熱發光的化學反應,光和熱只是它的物理現象。”
它必須具有三個條件,第一,要有可燃物。”消防員指著眼前放了一點點油的大鐵鍋,這鍋里的油就是可燃物。
“第二個,必須有助燃物,或者說著火源。”他用火柴將鍋中的油點
燃,火焰開始燃燒起來,火柴就是助燃物。
還有一個助燃物是什么
同學們整齊回答“是氧氣。”
消防員露出笑容“回答正確。”
“最后一個,就是著火點,或者說引火源。”
他用鍋蓋將鐵鍋蓋上“所以,只需要隔絕氧氣的進入,火焰自然就會越來越小,防火毯也可以。大家注意,當油類物質起火的時候,千萬不要把水直接潑到上面,會炸鍋,汽油和油漆類還會造成更大的火勢蔓延。
應該用泡沫、干粉型滅火器或者是沙土之類的物品讓火源與空氣隔絕,這樣才能盡快滅火。
當葛洪、沈括等人正在思考“燃燒是一種化學反應”和“氧氣”的這個概念的時候,宋朝的民間卻有人驚聲喊了出來。
原來是這樣
她的語氣有點悔不當初,看向身邊的相公“早知道,你別往上面潑水。”她相公是個膀大腰圓的男人,手臂上有著一串被燙傷后留下的痕跡。汴梁城中近年來流行從仙畫中學來的炒菜,用鐵鍋熱油來炒,很受歡迎。他就是城中酒樓的一名廚師。
有一天,鐵鍋中起火了,他慌忙拿水去潑,結果熱油炸開,在他手上留下了這一串燙傷。他心寬的安慰自家娘子“以后知道了就行了。”
而汴梁城的官府內,府尹忙對手下道“城中除了水缸之外,以后還得多備一些沙土,可做救火之用。
現在的城市里全是大量的木建,萬一火勢蔓延開那可就不得了了。
化學是現在最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它的研究成果指導了飲食、冶煉、材料、制藥、女性用品
等等領域,幾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但其實在古代,對化學的認識和利用也存在于方方面面。只是,古人們可能并不知道這就是化學。名氣最大的,是陶瓷、冶煉和煉丹
指若蔥根的手拿起手中天青色的小瓷杯,輕輕的抿了一口,說不出的雅致。
工匠們在鐵鋪內赤膊打鐵,火星四濺,剛出爐的劍被伸入涼水中,發出滋滋的聲音,并且冒出白氣。
穿著道服的煉丹師們圍著碩大的
丹爐正在跳大神,嘴中念念有詞,看上去很神秘的樣子。
陶瓷,華夏歷史上的瑰寶。
不僅是咱們喜歡,全世界的人都喜歡。掛起了風帆的大船在碼頭上候著。
碼頭力士們排著隊將一箱箱被稻草捆起來的瓷器搬到船上,仔細放好。這船,將駛去澳門或者是東南亞,然后再從東南亞駛去歐洲。在海運繁華的年月里,幾乎隔幾天就有這么一艘。
每艘上的瓷器都價值幾萬兩白銀,但是當它們到達歐洲后,就變成了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兩。
唐代的時候,陶瓷就通過西域出口到了波斯、中亞等地。到了明清時,因為海上新航道的發現,華夏陶瓷開始席卷整個歐洲。和絲綢、茶葉一起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大宗商品。
那時候,出口歐洲的陶瓷,利潤可以達到100甚至是更多。
剛從東南亞爪哇等地回來的大明商船們正停靠在岸邊,連夜搬下從那邊帶回來的香料寶石等物。船東們笑呵呵的,仿佛看到無數的白銀黃金就堆在自己的眼前。
“那可不,陶瓷這東西,他們可喜歡了。”笑完之后,才驚覺不對,“完了,完了,仙畫怎么都給說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