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畢竟是老人家了,提筆寫字可沒那么快,寫了幾個后索性放棄。
反正他的徒弟和徒孫們還有朝廷的筆吏們肯定會記的,他就別費這力氣了,等到時候要一份就是。
元素周期表孫思邈看到后面,也不禁有些懵這些字
鎘、鑭、釩、鐳這都是些什么字啊根本就沒見過
孫思邈陷入到了深深的迷茫中,連那邊抄寫的徒弟們也都發現了,速度都開始降低了“師父,這些字都不認識,好生僻。
孫思邈略一思索“可能是后人的新造字,無妨,你先依葫蘆畫瓢吧。”
“好吧。”
說到元素,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東方,自然是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元素說。最早的系統性闡述可以追溯到尚書。
咱們的老祖宗認為,這世間萬物和自然界中的種種變化都是由這五種元素來主導的。即使是現在,五行說也依然廣泛存在。最常見的,就是取名字。
穿著一派高人模樣的大師對眼前的父母說
“我算過了,你們這孩子五行缺木,所以就叫森林吧。”
歷史上,陰陽學的鄒子,又在五行元素的基礎上創立了五德學說,將它和陰陽結合了起來,就是咱們現在說的五行元素相克相生的那些。總之,聽上去很神秘的樣子。
路小柒放了五德學說的循環圖。
所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然后又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又放上了一些王朝相對應的五行顏色。
比如,秦尚黑,屬水德。
就這東西,在咱們這兒就一路往玄學的道路上狂奔而去了。
在西方,古希臘的哲學家恩培多克勒同樣提出了元素說。只不過,是四元素,那就是土、氣、水、火,和咱們的相比少了金。
四元素解釋了世間萬物的存在。
一堆木柴正在熊熊的燃燒。
身穿白袍的恩培多克勒正在對著圍觀的群眾用四元素理論詮釋燃燒
樹木從地上生長出
來,是土和水在陽光下,也就是火的照耀下所誕生的結合物。
當它被砍伐甚至曬干后,它的水元素就消失了。
而當它開始燃燒的時候,它釋放出來火元素。
木頭最終被燒成黑色的木炭與灰燼。
圍觀的人提問“那它現在屬于什么元素”
“問得很好,恩培多克勒微笑道,它現在已經變成了土元素。這就是四元素,四元素主宰了世間萬物的變化。
金木水火土,可以說貫穿整個華夏歷史,即使是沒怎么讀過書的老百姓也知道。聽到在遙遠的西方,居然也有類似的說法,不由覺得很好奇,然后搖搖頭
他們這比咱們少一個,那肯定不行。
對咯,少了一個這相生相克的循環不就斷了這怎么行“那肯定還是多的好啊。”
能看得出來,五行思想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精研道家和陰陽家的名士們琢磨了一下四元素說,微微搖頭道“總覺得不如五行之說精妙。”五行循環的圓融,契合得完全無法拆解,這才是精妙的結構。
這種圓融和流暢感,甚至都和仙畫一直在講的科學無關,而是天地之道,思想之本。道觀中的道士正在占卜。
特定的手勢將耆草撒在地上,形成不同的卦象。
聽到這里,忍不住道一句“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必兼五行。豈能脫離陰陽去說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