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比什么鏟啊鋸啊來得好。
他大拍馬屁“父皇想得實在是太周到了您看,連幾百年之后的人都能記住您的功德,而且咱們的這些子孫后輩們也能被人記住,一箭雙雕。
朱棣
這馬屁朱元璋聽得還挺舒爽的,撫了撫胡子“嗯,朕也是為了咱們朱氏這個大家族能夠生生不息。
剛說完,就想到自己那位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末代子孫,默默的把手給放下了。這五行之說,也不靠譜
徐壽從明朝自造的這些字中大受啟發,甚至還因此引申制定了兩條化學元素名稱翻譯的原則。
第一條就是按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的發音,確定漢字。第二條則是同一類的元素,再統一加上偏旁,以示區別。
所以我們看到金屬的偏旁都是金字邊,氣體的偏旁都是氣字頭,還有礦物的偏旁都是石字邊。
即使你不懂化學,但是只要認字,就能大概知道這個元素的一些屬性,是不是很神奇
徐壽還據此寫了一篇聲學在中國的論文,發表在了國際知名的科學雜志自然上面,成
為了華夏第一個在外國刊物上發表文章的人。
課堂上,學生們正在跟著老師朗誦元素周期表的口訣
“我是氫,我最輕
,火箭靠我運衛星;
我是氦,我無賴,得失電子我最菜;我是鋰,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2
就這樣,老朱家也算是為了華夏化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他們的造字完美的嵌合到了元素周期表里。周期表中的這118種元素,也構成了我們的整個世界。
為什么要認識這些元素和它們之間的規律
除了認識世界這種宏觀的原因之外,當然在于,這些元素對咱們的實際生活其實影響深重,甚至不可或缺。
路上、地鐵上和各種場合里的人都在玩著手機。
“手機和電腦的芯片制造,離不開硅。”
安靜的博物館里,人們正在靜靜凝視著展示柜中的古董。“玻璃柜中填充了氬氣,氬氣可以防止文物氧化。”
揭開蒸籠的蓋子,白白胖胖的大饅頭散發出熱氣和香甜的味道。
“蒸饅頭的時候放一點堿,可以讓面進一步蓬松,堿的化學名稱是碳酸鈉。”醫生建議患了粗脖子病的人多吃海帶。
因為大脖子病的病因是人體內缺乏碘這種元素,而海帶中含碘。
這個徐壽的確翻譯得好。”深宅大院內的主母笑道,“雖然我不懂這些元素,但一看什么鋇鐳鍶,就知道是金屬,一看氧氮這些字,就知道是它是一種氣。
不過,這樣的感慨也就集中在識字的人群中,大部分老百姓們都是看個熱鬧。
這饅頭可蒸得真好,又大又白,看上去就好吃。
眼尖的人從快速閃過的畫面里一下子就看到了那一籠饅頭,哈喇子都要流出來了。堿是什么
城中有喜歡倒騰一點東西的人忽然福至心靈“我要是發現了堿,豈不是可以發大財”明朝的百姓們或許要避諱,但其他朝代的人可不管什么避諱,全都在掌老朱家的那些名字開玩
笑。
這一家子元素啊
還好徐壽不是明朝的,不然他可不敢拿皇室子弟的名字來翻譯。“誰說不是呢”
“避尊者諱”這個事情是很嚴肅的,但其實也會造成一些民間的使用煩惱。百姓們原本覺得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不知為何,現在想起來,卻隱隱生出怪異感。
有些微微的不服氣,甚至是一丁點兒的小小不爽。
不過只是一個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