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有人看得心動不已“只是發明了這個東西,就可以得到爵位,而且還有免死金牌”他們把伏特獲得的權利看成了是免死金牌一類的東西。
當下就有人對自家兒孫道“你們可以好好學習,說不定到時候也能成為個發明家呢。”他兒子弱弱的反駁“咱們這兒可沒有這樣的先例。”總不能跑去歐洲謀生吧
結果被他恨鐵不成鋼的老頭子一巴掌拍后腦勺了“你懂什么說不定過個幾年,朝廷也會開始重視發明家了。要有遠見,懂不懂
不過,這些都只是身外之物,最讓他覺得無上榮耀的當然是科學界將他的名字“伏特”作為電壓的單位。現在咱們講這個電器的電壓是多少多少伏,其實指的就是他的名字。
但他當得起這份榮譽。
在他之前,科學家們要
用電只能用靜電起電機不停地摩擦,獲得的電量還很小。在他之后,科學家們可以輕易的制造出比較持續的電流用來科學研究,使得電力學加速向前發展。到了1820年的時候,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就用伏特電堆做出了電磁感應實驗。這個實驗在電磁學上具有重要意義。
它其實特別的簡單。但卻是奧斯特思索和嘗試十四年之后才得出的結果。奧斯特用銅和鋅還有酸液制成一個簡單的電堆。
當他用金屬導線給電堆通上電的時候,他讓助手拿過來一個小的指南針。助手忍不住小聲問了一句“真的會有用嗎”
有沒有用都要等做了才知道。奧斯特將指南針放在通了電的電線下方。幾乎是立刻,他和助手看到指南針上的小磁針的方向發生了一定的偏移。
助手擦了擦眼睛,然后不可思議的道“奧斯特先生,它的方向真的不一樣了”奧斯特喃喃道“通電的電線可以讓磁針移動,說明這其中的電流可以產生磁場。”助手問磁場是存在于電堆中嗎
奧斯特將指南針拿起來,又放下,觀察著指針的變化,然后搖頭道“我覺得磁場應該是發生在電線附近。
電流沿著電線而流動,而它生成的磁場方向也圍繞著電線。
這就是電磁感應。
它揭示了電與磁之間的某種運行規律,在此之后,很多科學家開始前赴后繼的進入到這個領域,系統的研究起電和磁,并誕生了很多的新理論與新方程。
奧斯特發明了他的實驗日志。
幾個月之后,一個德國科學家靈機一動“如果電流能讓磁針發生移動,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根據這個磁針偏移的角度大小來檢測電流的大小
他因此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可以檢測電流大小的檢流計。
幾年后,又有一個叫歐姆的科學家用檢流計發現了電流大小和材質之間的關系,他稱其為“電阻”。
各種各樣關于電的發現以及計算方程式噴薄而出。很多方程式到現在都還在使用。
不過,這些都是后話。
漢朝。
淮南王劉安正在府中悠哉悠哉的觀賞仙畫。
自從決定不造反了之后
,他的生活陡然就像是放下了什么重擔,反倒過得更加輕松了。他成日就和幾位熟悉的道士們煉丹,哦不,現在應該說是搞化學研究。
丹,那是萬萬不敢再吃了。
劉安這人,對這些東西本來就挺感興趣,磁石他也玩過。
看到這里的時候,他呵呵笑起來,對身邊的道友說“磁石相斥,如果這電流真能產生磁場,的確會讓磁針偏移。
磁石相斥的道理他早就懂了。1
將一顆葡萄放入嘴中,劉安頓了一下,也有些佩服“不過,能孜孜不倦研究十四年,就為了一個道理,此人倒也值得佩服。
“王爺,旁邊的道士說,咱們不妨也來試試看這個”
靜電起電機主要是用硫磺,磁石也有,淮南王也能搞到鐵,銅和鋅片,還有其他金屬,做這個實驗似乎并不難。
劉安對伏特的那個電堆早就有些手癢癢了,當下就點頭“可以。待本王著人準備。”這東西好玩啊,比煉丹還有意思。
我們先來看看,運用電磁感應理論而首先在現實中制造的一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