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我們剛剛所說到的電報機。
路小柒用了一段抗戰片中的諜戰片段沒辦法,大部分現代人對于電報最大的印象就來源于這里。
在緊張的情報室里面,穿著軍裝的情報人員,主要是女性,坐在電報機前面。一位女情報人員起身,將自己剛截獲的情報交給長官。剛收到的情報,日軍的坦克部隊已于今日早上進城。在這個過程中,電流的聲音和電碼敲擊聲還有打字機的聲音一直回蕩在室內。
摩斯密碼大家都知道。為什么叫摩斯,因為發明這個電碼的美國人叫摩斯,orse。但是,他
并不是歷史上第一個發明電報機的人。
電報機的發明可以追溯到1753年。
一個叫做莫里森的英國人正在向大眾展示自己的一項新發明。
那是一個金屬的,還連接了靜電起電機,有著很多金屬導線的裝置,看上去略微有些復雜。莫里森眉飛色舞的為大家做著演示
看,這二十六根導線,每一根都代表一個字母。
大家看過去,每一根導線下都連接著一個金屬小球,小球的下面又掛著寫了相應字母的小紙條。莫里森見大家明白了,開始了自己的表演“現在,就讓我會大家展示一下奇跡。”
他開動靜電發電機,經過多次摩擦后,靜電通過導線傳輸了過去,相應的導線末端的金屬球有了靜電后就將下方的紙條吸附了過來。
“看”莫里森激情洋溢,“我們只要記住相應的字母順序,就可以把它們組織成文字。”
圍觀的群眾有點冷漠然后呢
莫里森難道你們不覺得這是一個創舉嗎這樣即使我們相隔幾里,都能收到對方發過來的消息。
群眾冷靜的指出來“莫里森先生,恐怕你的靜電發電機不了這樣的支持。你看,現在已經沒有電了。
莫里森回頭一看,靜電早已經消散,那些金屬導線又全部老老實實的垂了下來。
他失望的嘆了口氣。
這就是最早的電報機的雛形。創意很好,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完全不實用。直到伏特電堆和電磁感應出來后,有人靈機一動,這倆東西都可以利用上啊
靜電電量小,那就用伏特電堆來供電。
用字母紙條那么繁瑣,那就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來設計磁針指向特定的字母。就這樣,俄國的一位外交家叫希林就提出了這么的一個設想。
希林正在舉行一場科學講座,在這場講座里,他透露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意識到,如果電流可以影響到磁針的偏轉,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設計出一種新的電報機”“控制電流的強度和大小,讓磁針發生不同角度的偏轉,再用不同的角度代替不同的字母。”這絕對會是一個精妙而跨時代的發明下面坐著的人聽得津津有味。
可惜他死得太早了,沒有實現自己的構想。
宋朝。
原本聽到莫里森的想法之后,沈括的眼睛都亮了。
這個主意好像挺好的啊。
不過他立刻一細想,也就察覺到了這其中的不靠譜。沈括妻子問“為何不靠譜”
沈括拿出梳子
來,像那位小女孩一樣演示了一番靜電“這靜電吸附起紙條,不一會兒就消失了,但若是電流太大,紙條估計就直接被燒焦了。
還有距離長遠的問題。
倒是希林的那一番演講給了他更大的啟發,只是一時半會兒還想不明白,索性記下來打算等之后再慢慢想。
然后又嘆了一聲可見歐洲從一開始,對這些東西就很重視。
他很羨慕那邊的學術氛圍,感覺能夠吸引很多聰明人,大家都在研究一個東西,然后就可以層出不窮的出新成果。
不像是他,這幾年還好,之前的時候想找個志同道合的人說說話都找不到。他的妻子有一個疑問“為什么這位希林卻這么傻,直接將他研究出來的東西公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