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朱元璋重重的嘆口氣,不過已經被重創過幾次之后,對此早就平靜接受了。他點點頭的確是救不了。
一本數學書籍而已,怎么可能挽救一個王朝的傾覆
比起這個,他更在意的是之前講的小冰河時期,越來越冷和那些天災什么的,還是要好好儲備。
數學嘛,朱元璋現在還不怎么把它放在心上,漫不經心的對身邊的大臣道“待船隊下次回來,讓他們看看那邊有沒有這本書。
屬于,順手而為就行了。
真要讓朱元璋為了這本書,或者是為了數學,大費周章的來做點什么,他是不愿意的。明
朝崇禎初年。
徐光啟已經完成了對幾何原本的翻譯,并且將它上呈給了陛下。
如今,幾何原本已經成為了太學中的教科書,人手一本。這讓徐光啟覺得有些欣慰。但,此時聽到仙畫的評價,不免面色蒼涼。
“算了,大人。”他的心腹幕僚道,您該做的也已經做了,剩下的,就聽天命吧。
徐光啟緩緩搖頭“這幾年,陛下勵精圖治,國內時局有所好轉。仙畫的出現,或許就代表著大明的氣運還沒有消亡。
不能就這樣認輸。
或許還有希望。
那是不是從古代起,西方的數學就已經更優秀
其實不是的。
可以說在十四世紀之前,華夏才是這個星球上數學最為發達的國家。
古希臘數學或者說古歐洲數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的幾何非常突出,可數論、算術方面卻稍遜一籌。
因為古歐洲是沒有十進制的。
大家看看古羅馬的數字符號就知道了。古羅馬的數字,i、2、3、iv、v、v前面的尚且算是相對簡潔,越到后面越復雜。
從1到20,都有單獨的符號,那到了21,表述方式可能就是201,就更復雜。那更別提他們的算式表達了,根本沒辦法進行大數字運算。路小柒放了三組算式來做對比。
一組是古羅馬數字,一組是古華夏數字,一組是阿拉伯數字。
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到,阿拉伯數字的表達最為簡潔也最有條理,古華夏數字雖然看上去繁瑣一點,但有十進制,也很好理解。
到了古羅馬數字,基本上已經復雜到沒法細看古希臘也是一樣,非常難懂。
直到后來,阿拉伯數字傳到了歐洲,他們才開始有十進制。然后,在數論和算術方面才開始有了大的進展。
西漢。
落下閎一拍大腿“這么繁瑣的數字,算起來自然麻煩得很。”
他也是接觸了阿拉伯數字和后世的這些數學符號之后,才覺出現在所用的數字的不便利所在。此時看到那么繁瑣的羅馬數字,這才意識到,原來文字和數學之間竟然還是有著正關系的。
想想也是,越簡潔就越好用,而且更方便理解。不行,他得盡快把自己的奏疏給遞上去。而在未央宮中,大的案幾和榻都搬到了院子里。劉徹正手握毛筆,在紙張上寫下一串阿拉伯數字。他看了看這些數字,皺起眉“奇形怪狀。”
還是有一些不太適應。
劉徹將筆扔給了旁邊的侍筆太監,挑了挑眉毛,最終淡淡道不過,似乎的確是會更便利一些。還是推廣出去吧。
既然仙畫都這么說了,那就不必以自己的喜好來衡量了。在這一點上,劉徹現在看得很清楚。
在這之前,算術的巔峰一直都在華夏。
那當然要提咱們古代數學家們所研究的圓周率那時候,也叫古率。
一個簡潔的圓出現在了天幕上。路小柒又標注出了它的直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