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自然,士族給士族們定的全是一品和二品,也叫上品,而其他的寒門子弟則全都是三品及以下,這就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這句話的由來。
路小柒放了一個九品中正制的金字塔形階梯圖。上面有每一品級所對應的官職。
“品級”和官職是不一樣的,但是越高的品級所能得到的官職就越大。周而復始,于是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
階級的固化也讓整個華夏變成了一灘腐敗的死水,停滯不前,也造成了激烈的社會沖突。那段時間的混亂以及頻繁的政權更迭也和這個脫不了關系。
甚至可以說,八王之亂的根源基礎就在于士族門閥的膨脹。
所謂的魏晉風流,也不過是一小撮人的盛世,大部分人的地獄罷了。晉惠帝坐在皇家園林里和侍從聽著在叫,正準備抓玩。
一邊的大臣正在向他奏告如今民間發生饑荒,百姓們只能啃樹皮,甚至是吃觀音土,最終餓死或者脹死很多人的事情。
晉惠帝停下來,很疑惑很天真的問“既然沒有飯吃,那他們為什么不吃肉粥呢”
大臣竟無言以對。
剛剛還放下了一點心的謝安氣急攻心,直接站了起來。
他張開嘴,
本想怒斥仙畫一派胡言,但不知為何,話到嘴邊竟然說不出口。謝安忽然有一種四顧茫然之感。
心里有一個聲音在小小的說,真的不是因為士族嗎
真的嗎
郎君旁邊的仆人見他臉色劇變,忙上前詢問。謝安揮揮手,依然靜靜站立著,風姿挺拔,儀態無可挑剔。
但只有他知道自己剛剛經歷了怎樣的情緒變化。
除了在山中的謝安之外,在京城中,在各郡,無數世家的府邸中都響起了怒斥之聲,甚至是摔杯之聲。
唐朝。
李世民輕哼了一聲,心情卻頗為愉悅。誰說不是呢什么魏晉風流
士族是挺風流的,可苦了全天下的百姓了。他對趕來的魏征道魏晉可謂是成也士族,敗也士族。
那賈南風,不過只是導火索罷了。
沒有賈南風,或許也會有另外的真北風。
因不滿太后賈南風謀害皇儲,專橫朝政,晉朝的八位宗室王爺起兵。史稱八王之亂。
看似是由一個女人引起的,但實際其本質就是皇室和士族的爭端。晉帝司馬炎為了制衡世家門閥,大肆扶持皇室宗族,形成了權勢滔天的諸王。
最后,王族不想受制于士族,帶著一群因為被阻礙了上升通道前來相投的庶族,而士族的各家為了自身權益各自下注,推波助瀾。
其中有人成功有人失敗。
失敗的不服氣,繼而又掀起另一輪權力爭斗。
造成的后果是極其慘烈的,也可以說是兩敗俱傷。
綿延十幾年的動亂導致中原虛弱無比,軍事力量大減,這才有了北面西面胡族的趁勢入侵,繼而就是五胡亂華。
魏征當然熟悉這段歷史,認同的頷首“大唐當以此為戒。”
君臣二人如今都有些垂垂老矣,但眼中精光尤盛。他們對望一眼,立刻明白了各自的意思。趁著他們還活著,得先解決點相關問題才行,免得到時候和魏晉一樣,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到亂世終于結束,隋唐的皇帝們覺得這個世界不該用這樣的方式運轉下去了,于是,科舉制橫空出世了。
隋朝雖然命短,和秦朝一樣也是二世而亡,并且和秦朝一樣,對后世也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隋文帝楊堅的“開皇之治”雖然在歷史上的名氣比不過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等,但是卻絕不能小覷。
史學家們對它的評價也非常的高。
在開皇之治中,最重要的一項政策就是楊堅頒布的“分科取士”,也就是科舉制的雛形。隋朝的小吏們正奔走在基層,宣講著新皇剛剛頒布的政策。敲鑼打鼓,鎮民們還有從遠處趕來的鄉民們都圍繞在了他的旁邊。
“承蒙陛下恩典,”小吏對著京城的方向躬身行禮,如今朝廷舉行分科取士,只要爾等能通過統一的選拔,就能獲得功名,為朝廷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