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上課了,來不及了,趕緊走。”
有在路上遇上相熟的同學或者是朋友,還能一邊走一邊寒暄幾句,交流一下各自學校的授課進度。
“還是羨慕你們四門學的啊。”算學的學子道。
四門學的學子苦笑“那我們也羨慕在國子學和太學的呢。”
兩人正好走到岔路口,一往左,一往右,便互相告別了。
而在國子學的大門口,甚至有不少異域長相的年輕人穿著學子服,他們或來自新羅、或來自東瀛、高昌、吐蕃等地,千里迢迢只為來大唐求學。
在一些大家的課堂上,往往前來聽講的學子眾多,甚至一直擠到了院外。
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的其他旁系專業學校,直接隸屬于太常寺太醫署的醫藥學;隸屬于太仆寺的獸醫學;隸屬于秘書省司天臺的天文歷數學。
甚至還有專門的道教學校,隸屬于尚書省禮部的崇玄學
路小柒放了一張唐朝時各類官學的架構。
除了國子監等七學是獨立的之外,其余的旁系學校都隸屬于相應的行政機構。
她還放上了可以查到的當時唐朝所規定的一些相應的官方材。
經學類的無非就是四書五經等,還是以儒家的經典為主,但算學等專業性學校則有自己的專業書籍,九章算經等等。
另外,還有各個學校的招生標準。
比如國子學,是三品以上的子孫,而太學是五品以上,四門學則是七品以上。
其等級劃分森嚴明顯。
民間的百姓們,尤其是宋以前的,就算是沒讀過書的也能喊出幾大世
家的名字。
什么瑯琊王氏、陳郡謝氏、蘭陵蕭氏
對他們來說,這些世家大族就宛如天上的云一般高不可攀。
世家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教育資源,而平民連受教育的資格都沒有,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官員的子弟上更好的學校,同樣如此。
總不能讓他們的金貴兒孫們和我們泥腿子上同一所學校吧
那怎么行
聽上去就是大不敬。
但此刻,不知為何,聽得到了唐朝,這樣的階層還依然存在,很多人心中卻忽然生出了一些淡淡的不爽與質疑。
但若說不爽在哪里他們卻又回答不上來,或者是不敢去細想。
唐朝,貞觀。
孫英娘一家也在觀看仙畫。
她現在算是一名正式的醫院醫生了,算得上是公務員,而且又在醫學院學習過。因此,她爹娘都不約而同的轉向了她。
“那現在是長安大學厲害還是國子監厲害”
國子監只收大官子弟,而新開的大學是不分出身的,只要沒案底就行。
孫英娘還真知道一點內幕“最厲害的其實是弘文館,那可是皇子皇孫們上學的地方。國子監也只能排在第一。”
“大學嘛,當然也挺厲害的,而且招攬了很多厲害的夫子。”
她娘繼續問“那到底哪個更厲害”
孫英娘“現在肯定還是國子監厲害一點點,不過我覺得再過幾年,十幾年,可能大學更厲害一點。”
她不再是那個沒有見識的小姑娘了,讀了書又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她的眼界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
孫英娘覺得,現在朝廷明顯是想要發展科學,走后世那種綜合性大學的路子。只要這大政策不變,人們肯定會感受到科學發展帶來的便利,那大學的迎頭趕上就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