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
一位出身貴族的名士嗤之以鼻“難不成還真要把天底下那些庶民們全算進去”
就算是本朝最繁榮鼎盛的時期也做不到啊
他心底私密的想法是,讀書寫字那么高雅的事情,那些泥腿子們也配
百姓們心情也有些復雜。
之前仙畫一直提“全民教育”,但說實話沒人真的把這個詞放在心上。
如果說全民的意思真的是普及到每一個百姓每一個人,那也太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了。
很多人,尤其是生活在底層的那些人,他們可能是鄉村的貧農、城鎮中的雜役甚至乞丐、賣藝的倡優等等等等他們從未覺得讀書和自己有什么關系。
一位百戲雜耍的優伶抱住了自己的膝蓋,自嘲的笑一聲“難不成還真的想讓所有人都能夠讀書識字不成怕是神仙來了也難做吧”
像他這樣的人,平日里經過書院私塾這些地方,都是要自慚形穢的,遠遠的繞開。
覺得自己不配。
也因此,他對仙畫后面那樣氣憤嘲諷的語氣有些不解。
世界本就如此,不是嗎
民國時期的文盲率,一般認為是80,當時1945年偉人的講話里有一句“從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掃除文盲,是新中國的一項重要工作。”
民國接受了教育的階層,依然是士紳階層,從清朝的時候就綿延下來的那些家族。他們本身就擁有了優越的條件和待遇,獨占了教育資源。
所以,要說民國有什么全民教育,那是瞎扯。
真正的全民教育,還是要等到49年之后。
新中國成立之后,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掃盲。
畢竟,對于咱們來說,掃盲這事兒就很有經驗在根據地的時候,偉人就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根據地那會兒就開辦了很多掃盲的夜校,為不識字的士兵和當地的百姓們學習的機會。
山東省莒南縣高家柳溝村。
新到的村干部眉頭緊鎖,皺在一起像是包子褶“全村三百多個人,只有9個人是識字的,這可不行,不利于我們以后開展工作啊。”
“主席說了,如果絕大多數的農民一不能看通俗書報,一不能記普通的賬目,三不會寫簡單的便條和信,那怎么去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農村”
以后要宣講政策,要讓他們理解政策,甚至記工分什么的,都是要認字的。
“沒辦法呀,以前這個狀況,能讀得上書的可太少了。就那九個人,也都只是認識幾個字而已。”當地的村民道。
村干部思忖了一下“這樣吧,咱們組織一個夜校。大家晚上有空的話可以報名來夜校,我來教大家認字。”
有村民小心翼翼的問“需要交多少錢多了咱可出不起。”
村干部一愣,笑了起來“當然是免費的不用交錢,也不用拿其他東西來。”
dquo”
這件事提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西漢。
漢武帝劉徹有些沉默。
在仙畫出現之前,他就能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不然也不會創辦太學然后提出一系列的教育政策。
仙畫出來之后,他更是將對大漢人才的教育提升到了一個高度。
但每每他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很足夠的時候,仙畫就會用事實告訴他,還不夠
而且是遠遠的不夠
沒想到,后世對教育居然如此重視
讓在田間勞作的農民也認識字,有必要嗎
認字之后,難道畝產會有所提升
而且,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首先得有許許多多認字的官員,而且這些官員還得愿意為這些庶民們上課
想到這里,劉徹立刻就放棄了。
太難了,而且可能不會有什么成效,算了。
倒是在大將軍府上,霍去病和衛青有不同的看法。
衛青贊嘆道“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這句話說得對。”
霍去病現在已經開始有自己的親兵和部屬了,對領兵也有了些小小的經驗。
“舅舅,讀書的確能讓人變聰明。我就發現,同樣的事情講給不同的人聽,往往是讀過書的那個理解得更快,完成得也更好。”
衛青點頭“讀書使人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