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挑起一雙劍眉“所以我的親衛們,肯定是要會認字的。”
文武兼修,哪個都不能落下。
民間。
百姓們羨慕極了。
“要真有這樣免費的課堂,誰會不愿意去呢”
當然,也有那么一些人表示自己白天做活兒就已經夠累了,即使有也不
會去的。
但大家選擇性的無視了他們。
“有幾個人會認字已經很不錯了,有的地方,找遍了都劃拉不出一個識字的”
“要能認字肯定好啊,我兒從外地寄回來的信,我都不認識,還要去找村頭的田秀才去讀給我聽。”
“那可不不識字就是容易被人騙。我和你們說”
為了讓普通的沒有接受過教育的老百姓們能夠迅速的識字,還組織語言學家們發明了漢語拼音以及簡體字。
而且,國家還設有掃盲委員會,下面有城市掃盲工作司、農村掃盲工作司、編審司等等單位,是非常嚴肅認真的對待這件事情。
當時還有目標,就是爭取讓每個人都能認識1500到2000個字。
轟轟烈烈的全民大掃盲開始了。
從城市到農村,各種各樣的夜校如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大家白天工作完,晚上又出現在夜校里跟著老師學認字。
還有許多從清末活下來的依然裹著小腳的年老女性,都在干部的勸說下拿起了課本。
這可能是她們人生第一次接觸到書本和知識。
各式各樣的宣傳畫被貼在了墻上。
宣傳畫上的標語簡單好理解
“幫助媽媽學文化”
“爸爸,這個字是這樣寫的。”
“夫妻互教互學。”
甚至,掃盲的工作人員還編了很多相關的歌謠,一下子就傳遍了全國。
而且,這場運動并不是進行了一次就結束了,在幾十年的時間里,一直都沒放松過。
到1964年的時候,我國15歲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經從建國初期的80降低到了52,到1974年的時候,更是下降到了20。
路小柒放了自己查到的一些數據。
在5060年代的十年間,全國共掃除文盲102723萬人,年均掃盲6043萬人。
這堪稱是一個奇跡。
除了全民大掃盲之外,同樣重要的當然還有完整的教育體系的建立。
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驕傲的宣布
“70年來,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艱苦拼搏,中國的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已經建立起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
如今,義務教育已經深入人心,每個孩子一生下來就知道他在哪一年該受到什么樣的教育。
有的還是必需的,是作為公民一定要完成的義務。
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然后開始牙牙學語。
到了三歲,他被父母送進了幼兒園,一開始大哭,然后交到了新的小朋友后,開始在幼兒園如魚得水,很快適應了集體生活。
這個階段學的是習慣。
六歲的時候,他會開始進入到小學階段,正式接觸到知識和考試
。
六年后,他升入初中。
三年后,他成為了一名高中生。
又三年,如果沒什么意外的話,他會通過高考。踏入到大學階段,光榮的成為大學生,并且選擇自己的專業。
四年后,他畢業了,可以選擇進入到社會工作,但同樣還可以選擇考研甚至再考博。
后者往往還需要花費好幾年。
一個擁有高學歷的現代人的教育過程,需要持續十五到一十年的漫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