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和找工作,還有學歷。
聰明人倒也很快就聯想到了這其中的聯系。
嬴政皺起眉“他們讀了這么多年的書,居然讀完之后不是想著要報效朝廷而是需要自己謀生”
想想當初稷下學宮出來的那一批,去到哪一個諸侯國那可都是要被當做上賓對待的,封爵拜相也不在話下。
嬴政心中飄過一絲淡淡的荒謬之感。
但念頭一轉,若是放到現在,他敢就這么大膽的將朝政委托給這些人嗎他們過往的十幾年都是在讀書而已,并不通世務。
這樣一想,忽然又覺得有些合理。
扶蘇和李斯等也在感慨“這也未免,未免太暴殄天物了。”
“未免太奢侈”西漢的董仲舒也在感慨,“不過,若是人人都能讀書,每年能有那么多的大學生,似乎也就不足以為奇了。”
人太多,朝廷自然會在其中擇優。
各個時代的書院和教育官員們,驚訝于后世居然那么多大學,密密麻麻的,整個天幕都放不下。
但讓他們震驚的還在后面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段子,就是學生說入學的時候,學校在慶祝成立二十周年,結果等到他畢業的時候,又開始慶祝成立五十周年。
大家紛紛問他,是不是大學讀了三十年
然后,2012年的時候,一堆大學一起慶祝成立六十周年,這些大學難道都是一窩蜂在同一年建立的嗎
其實,這和華夏大學發展史上兩件事情有關。
第一個就是抗日時期的大學遷徙。
那會兒,國內還是有一些大學的,大多都是洋務運動時期成立的大學堂以及民國政府創立的大學。為了抵抗日軍,保存實力,民國政府決定將這一批大學或遷徙到云南,或遷徙到西南重慶、西北等地,躲避戰火。
“各位同仁,國家的前途將會更危險,我們教育界要有所準備。”
幾所大學里面,所有的師生們都在急匆匆的打包著行李。
“其他的都不要,但這些書一定要帶上,當時是托人從香港帶回來的,花了大價錢,要是丟了可就再買不到了。”
“我實驗室里的東西”
“快去收,能收一點是一點,那些太重的就哎,算了,咱們找個地下室好好的把它們藏著,說不定能逃過一劫呢。”
“就怕日本人扔炸彈。”
師生們收拾好物件主要是學習用的,幾十萬冊圖書和實驗器材,自己的行李都很少南京大學,那時候叫中央國立大學,連醫學院的大體老師們都被全部搬走了,還有農學院的所有牲畜,連根雞毛都沒給日本人留下。
他們依戀的看了一眼熟悉的校園風景,毅然決然的轉頭,離開了校園,踏上遷徙之路。
路上還能遇到其他學校的師生。
“我們去云南,你們
去哪兒”
“重慶沙坪壩。”
“四川璧山”
路小柒找出了當年的路線圖,
大致是北方高校南下、東部高校沿長江西進、廣東福建的高校向西或向北轉移到附近山區。
為了躲避日軍,
內遷的目的地大多是山區,道路艱辛,風餐露宿。到了之后,也沒有現成的校園可用。云南那邊是建起來的茅草屋,滿是泥濘。
武漢大學到了四川后把破舊的廟宇和土坯平房當成了校舍,師生們分散到了七個地方,平時上課和生活就在其中奔走,風雨無阻。
課桌不夠,年輕的學生們就站在門外聽,沒有足夠的煤油燈,就一群人湊起來就著一盞燈復習功課。
螢燭雖微,亦可生輝。
中央、中山、交通、復旦等大學遷到重慶,武大內遷四川,浙大遷到貴州,北大、清華、南開內遷到云南組成西南聯合大學,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和北洋工學院遷陜西城固成立西北聯合大學。1
后戰爭結束,他們返回原地的時候,像西南聯大就將它們的師范學院留在了昆明,作為對云南教育的支持,也感謝云南人民的庇護。這就是云南師范大學的由來,所以,我們能看到,西南聯大的紀念會上,除了北大、清華和南開,還會有云南師大。
這也是為什么,有的學校有兩次不同的校慶,大概率就是因為這樣的拆分合并。
白鹿洞書院等天下知名的書院內,師生們看得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