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好奇的問“為何”
“我發現,一個人如果想要擺脫貧困,過上好的生活,那務農活就不如做工來得快,而做工又不如當個小商販來得快。刺繡手工始終不如攬客經商。”司馬遷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相比往日,眼中多了一些沉穩,“這些雖然都是輕賤末業,但卻是窮苦人家實實在在可以依靠的事。”
就好比在早市上賣豆漿賣豆腐的小販,趁著有空來城墻腳下賣一點菜的農人,開了一個小造紙坊的工匠。
他都能從他們的臉上看到笑容。
友人敬他一杯“倒也未必。”
司馬遷疑惑的抬起頭“嗯”
友人笑道,指了指天幕“我說的是,你說的這些在之前是末業,但之后卻不一定了。”
司馬遷這才反應過來,兩人哈哈一笑,不約而同的期待起之后會如風暴一般席卷而來
的變化。
民間。
有老人瞇起眼,懷念起先帝時期的景象“先帝,的確是個好人啊,不怎么加稅賦,也沒什么勞役。”
那時候的日子是好過的。
還小聲的嘟囔了一下“現在的陛下也不錯,就是太愛打仗了。”
他的家人們趕緊環視了一下四周,見周圍無人,這才不服氣的道“那匈奴的確是可恨,陛下如今可是打了好幾場勝仗而且,有桑大人在,也沒加什么稅賦。”
如今桑弘羊的政策還都在初期,一些弊端還沒有顯現,民間只有感念他的好。
“那也確實是。”沒人不喜歡自己的國家打勝仗,老人高興起來,“現在的日子過得也還挺好的。哎喲,明天農官是不是就要過來了我還有幾個問題要請教他們。”
一家人迅速的轉變了話題。
或許在此時真正不開心的,懷念過往并對桑弘羊恨之入骨的,也就是被奪走利益的豪強們了。
桑弘羊并不在意。
他只是在心中嘀咕著“計劃經濟”這幾個字,琢磨其中深意。
聽上去,這似乎應該是后世的幾種經濟中的一種那還有什么其他模式嗎
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
拋開階級出身和利益什么的不談,文景之治時期是什么樣呢
其實有點像是完全的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模式。
司馬遷就曾經對此有過描述。
司馬遷正在家中寫史記貨殖列傳。
他和友人盤點要寫的內容,列數了前朝的八位大豪商“其中,四位是主營鐵器坊,一位為糧商,一位為畜牧養殖,一位為車馬貨運,還有一位是放貸。”
半數都來自于民生相關的行業。
這樣的場面,商人把控國家經濟命脈的設定,是不是也能從中找到一些后世某些國家的影子
對于當時的農業社會發展水平來說,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顯然也是很危險的。
不過,桑弘羊也不是圣人,他也犯過一些過失。
公元前119年。
衛青與霍去病出征匈奴,而山東發生重大水災,七十多萬百姓流離失所。
“陛下,國庫拿不出太多的錢來了。”桑弘羊對漢武帝道,臉上帶著不加掩飾的愁色。
劉徹擰起眉頭,他不可能讓衛青和霍去病在這樣的緊要關頭撤軍,可安撫災民和善后卻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君臣都在絞盡腦汁的想從哪里搞錢。
這時候,桑弘羊想到了一處“陛下,算緡令頒布之后,收上來的賦稅不如預期,富豪皆隱匿財產,并不主動申報,或許,可以從這里打打主意。”
算緡令是針對全天下的工商業主收的財產稅,大概在10左右。
桑弘羊和張湯一合計,給劉徹出了個主意“有不報者,街鄰親朋皆可告發之,若查明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