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不知,他這般不遮掩自己的無知,虔誠求問,果真是有道高僧。”
“就是,就是。”
江流喝了一口酒,撿起幾粒花生米捻碎外衣丟進嘴里慢慢吃著,聽著老漢講故事“卻原來,那兩個和尚是觀音菩薩假扮的,出口質問也不過是考驗高僧心性。”
“旁的和尚氣的都快跳腳了,高僧也依舊不惱,禮貌求問,向佛求知之心穩如磐石。這般,才使得菩薩滿意了,顯露出真身來。”
只見那領頭僧人虔誠禮讓,癩頭和尚也沒客氣,一步一步踏空而上,腳下步步生蓮,身上破敗褪去,等他升到高臺,哪里還有半分麻麻賴賴的樣子。
這和尚腳踏祥云,懸空而立,露出救苦真身,身下蓮臺綻放,手托凈瓶楊柳。
霎時間,霞光萬丈,佛音彌漫。
盛裝登場的大場面直接將所有人都鎮住了。
另一個和尚也顯出真身,化作木吒惠岸,跟隨在祂身側,手拿著棍,昂首挺胸,精神抖擻。
放眼望去,無論男女老少,高低貴賤,全都拜倒在菩薩真身面前。
所有人都在等待著聆聽菩薩教誨。
“金蟬子”
“你是誰”
領頭和尚虔誠拜伏在地“貧僧釋道玄,號法通。”
這一問一答,顯然是出了什么問題,隨便來個精明點兒的,都能察覺出來。
老漢剛說到這里,四周聽客里的大聰明已經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哦喲,這下有得樂子瞧了。”
“看樣子,菩薩想找的人不是法通大師。”
“這個金蟬子是誰”
或許是因為沒有信徒濾鏡的緣故,江流卻是從這對話中看出了更多。
只怕這一場盛會根本就是一場演給世人看的大戲
從水陸大會起始,到名僧講佛,在到菩薩現真身,抬高大乘佛法身價之后就該是點化那個倒霉金蟬子去求取大乘佛法,擴大佛門影響力。
真是好直白的輿論手段
只看街頭巷尾都在討論這場水陸大會,討論菩薩現身,就知道他們的目的已經達成了一半。
只不過,領頭人卻不是金蟬子,看來這神佛的計劃也是出了岔子。
突如其來的,江流就有了幾分高興。
老漢咳嗽兩聲,吸引了眾人注意,這才接著說道“原來那釋道玄身上穿著的破爛袈裟竟是菩薩賜予的寶物,只是因為他不是佛子,所以寶物才會光華內斂,神光自晦,顯露出這般破爛模樣。
菩薩留下一張簡貼,轉身離去“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里,大乘進殷勤。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引得佛子去,求正果金身。”1
簡帖上的佛經唱詞寫得清清楚楚,當官做宰的聰敏人自然是一眼就抓住了重點。
“敢問佛子是誰”
“佛子江流,著袈裟而放光華,執錫杖而寶貝去晦。””
眾人聽了,這才明白為何漢江口那會里貼了一張尋找佛子江流的榜文,原來是打算搞一出寶貝袈裟試佛子。
可,釋道玄這般名揚大唐,流傳西域的人都不是佛子,這個佛子江流又該是何等人物
他是誰,他在哪兒
圣上出榜招僧,廣招天下有道高僧上長安做會,佛子江流不曾前來,是無視了陛下旨意嗎
不知道為什么,對于佛門的策劃陰溝里翻船,江流那叫一個喜聞樂見。
果然叫他猜著了
這場盛會后續就是信徒求經,擴大佛門影響,只不過現在翻船了。
原來菩薩也不是無所不能的嘛。
想來菩薩發現主角換了個人的時候,肯定也很懵吧
想象著那畫面,江流樂的愿浮三大白。
至于那什么佛子江流,他壓根沒往自己身上想。
唐王要找的是佛子江流和他這個佛門棄徒江流能有什么關系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