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一路疾行,數日后抵達豐城。
彼時,這座邊境城池已大變模樣。
斑駁的土墻被推倒,石砌高墻拔地而起。
城圍三闕,女墻后嘉立三層箭樓,遠望似出鞘的利劍,威懾廣闊的平原。城內道路四通八達,主干道砌入石磚。
城內建筑布局獨樹一幟,以南北為中軸,東西分割形成四坊。每坊設有坊墻,凌晨開啟,日暮落鎖。
夜間實行宵禁,以鼓聲為號。
一旦坊門關閉,除了巡邏的甲士,不允許任何人私自走動。城墻尚未全部竣工,坊內屋舍仍在建造。
每日金烏初升,城門前都會大排長龍,主要是從周圍鄉邑趕來的村人,或推車或背簍,多數結伴而行,向城內運送石料和木材。往來數次就能換得一家人吃用的粟,偶爾還能換到鹽和布。
城內西坊聚集大量商人,大多來自鄰國,也有遠道而來。晉國和鄭國起兵事,仍抵擋不住他們賺錢的步伐。
城外不再是一馬平川,大量的礦屋散落在邊境。
往來運送石涅的車輛絡繹不絕。車隊有專屬的木牌,由專人查驗登記,每日進行核對,確保不出任何差錯。
大軍抵達時,一批石涅剛剛裝上車,即將送往臨桓城。
負責押送的全是國人,隨車的主事出身田氏,與臨桓城的田主簿是堂兄弟,同樣是主家的旁支。車隊正將出發,號角聲忽然傳來,壓下嘈雜的人聲。
所有人停下動作,一起循聲望去,只見地平線處出現一桿黑旗,旗面在風中撕扯,金色的玄鳥振翅欲飛,
玄鳥旗。
公子珩,公子珩大勝歸來
玄鳥旗后,各式各樣的圖騰旗陸續闖入眼簾。金、烏兩色的旗桿涇渭分明,旗上的圖案卻一樣的兇戾張揚,粗獷強橫如出一轍。
公子珩歸來
國人發出歡呼,聲音傳入城內,城頭響起隆隆鼓聲。留在城內的各國商人聞訊而至,爭先恐后涌上街道,只為一睹公子珩和晉軍的風采。
公子珩年不及弱冠,一戰下鄭國,實在令人敬畏。
商人們越聚越多,遇到甲士攔截,不得不停下腳步擁擠
在路旁,紛紛翹首以待。他們行走各國,賺錢之余不忘搜集情報。公子珩揮師伐鄭,戰事傳遍各國。
令諸侯驚異的不僅是晉軍神速,更有晉國出兵竟不告知上京。此舉無異于削弱上京威嚴,使征伐出天子淪為一句笑話。
商人們肩負使命,此行賺錢為輔,主要為刺探公子珩。尤其是鄰近的諸侯國,目睹鄭國的下場,國君心神不寧,氏族都是坐臥難安。
鄭侯固然是自尋死路,一切咎由自取,但以晉軍的強勢,不知什么時候戰火就會燒到自家境內。為能保住平安,如宋、曹等小國第一時間就準備入貢。
然而送禮也要投其所好。
在此前提下,刺探情報必不可少,行走各國的商人就成為重要一環。人群越聚越多,道路兩旁人頭攢動,舉袖成云。
城頭的鼓聲持續不斷,擊鼓的國人除去上衣,在冷風中袒露肩背,有力的手臂交替落下,額頭和脖頸浮起一層熱汗。
號角聲越來越近,旗幟獵獵,馬蹄陣陣,戈矛林立。黑色大軍馳向豐城,從高處俯瞰,似一條巨龍跨過平原。
隊伍最前方,百名黑騎護衛一匹戰馬,馬上公子玄衣玉冠,腰佩王賜劍。大氅上刺繡玄鳥,金色的花紋同旗幟相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林珩出現的一刻,國人齊聲高呼,聲震大地,山呼海嘯一般。
賀公子大勝
“武威”
騎士們挺起胸膛,無不神采飛揚。
隊伍后的鄭國人臉色發白,下意識抓緊背在身上的行李,腳步有些發軟。他們生活在嶺州城,和邊地鄭人有所不同,除非兩軍對壘,和晉人接觸的機會并不多。
近十年來,兩國未發生太大戰事,以致于讓他們忘記了晉人是何等剽悍,晉孝公和晉烈公率領的軍隊又是怎樣兇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