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走”
蔡人在宴上行刺國君,實在膽大包天。縱然未能得逞,也令晉人火冒三丈,怒不可遏。押送的隊伍沿途經過,路旁聚滿了憤怒的城民。
火光在人群中閃耀,怒罵聲此起彼伏。間或有石子飛來,砸在蔡人的身上,引發一陣慘叫。“惡徒”
膽敢行刺君上,統統該殺
伐蔡
伐蔡,滅國
群情激憤,晉人的怒火聚成黑云,沉甸甸壓向被押送的蔡人,幾乎令他們喘不過氣來。
盧成走在隊伍中,肩膀和手臂還在流血,額頭也被石子砸傷。在館舍內,他因反抗掉了一只鞋,此時赤著左腳走過城內,腳底被石子咯傷,每行一步都會留下血痕。
他仿佛感覺不到痛,腦海中不斷回響智陵所言。宮宴之上行刺晉君,無論成與不成都是取死之道。
回想蔡侯的優柔寡斷,想到國內氏族的貪婪和短視,哪怕蔡不是主謀,也必然會成為替罪羊。盧成痛苦地閉上雙眼。
國將亡。
押送的隊伍一路前行,中途同數騎快馬擦肩而過。
馬上騎士背負竹簡,連夜飛馳出城,分別馳往越國和上京。壬章的馬車也在夜色中出發。
他攜帶林珩旨意,出城后往軍營調兵,率新軍數千人奔赴嶺州。他將就任嶺州縣令,遵照林珩的計劃駐兵,重建鄭地要沖。
陶榮受命與壬章同行,過嶺州后直赴蔡國,以晉使的身份質問蔡侯,要求蔡國給晉一個交代。
此行兇險。
坐在馬車內,想起林珩所言,陶榮毫無懼意,反而心情激蕩。
伐鄭時他表現平平,雖有組建新軍的功勞,終究意難平。此行固然危機重重,卻是探察情報的大好良機。
入蔡探明虛實,沿途勘明路況,日后君上揮師西進,我當請為先鋒
陶榮斗志昂揚,恨不能肋生雙翼飛出晉地,穿過鄭地直抵蔡國。
守城的甲士提前得到命令,見到馬車馳來,查驗過兩枚金印,當即下令打開城門予以放行。軍仆推動絞盤,繩索一圈圈纏繞。門軸吱嘎轉動,鑲嵌銅釘的城門向內開啟。城門綻開一道縫隙,能容馬車通過。
馬奴揮動韁繩,騎士揚起長鞭,兩支隊伍前后馳出城門,披星戴月前行,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關門。
江
目送車輛行遠,甲士敲響城頭的蕈鼓。
軍仆放松絞盤,繃緊的鎖鏈嘩啦啦落下,門軸反向轉動,厚重的城門逐漸關閉,在鈍響聲中合攏,門扉嚴絲合縫。
押送蔡人的隊伍抵達囚牢,馬桂早在牢門前等候。他身邊站在一名小奴,個頭不大,手持一支火把,竟比人還高出一截。
一陣風吹過,火光搖曳,忽明忽暗。
智陵在牢門前下馬,馬桂邁步迎上前,笑容浮于表面,仿佛戴著一層面罩,映襯身后的火光,陰森撲面而來,令人心生駭然。
見過智大夫。馬桂彎腰行禮,一舉一動如同尺量。“桂翁。”智陵還禮,手指身后說道,人俱在,沒有走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