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城
青天白日,艷陽高照,王宮內朝會未散,道路上少見車駕,貴族聚居的城東稍顯冷清。
臨街的大門前,門奴懶洋洋打著哈欠。探頭望向街尾,不見馬車行來,大著膽子坐到臺階上,手穿進袖子里,背靠墻角公然打起了盹。
好夢正酣,嘈雜聲陡然襲來。
門奴受到驚擾,登時打了個激靈。半夢半醒睜開雙眼,抬頭向前望,僅僅一眼,登時駭得魂飛魄散。
長街西側,相隔三條巷道,火光沖天而起。濃煙滾滾,煙柱筆直上升,過程中不斷膨脹,化作一朵層疊的黑云,沉甸甸壓在火場上方。
人聲從火場傳來,夾雜著驢馬的嘶鳴。
門奴想要站起身,卻發現坐得太久雙腿發麻,腳下仿佛踩著棉花。他不小心踩空,控制不住滾落到臺階下,趴在地上滿身狼狽。
火光肆虐,煙炎張天。
濃煙隨風彌漫,充斥半條長街。
刺鼻的濃煙撲面而來,門奴被嗆得咳嗽。他匆忙捂住口鼻,從地上爬起身,驚叫道“起火了
火勢越來越強,焰舌騰起數十米,席卷周遭的一切,焚毀木制建筑。院墻被燒得焦黑,華美的建筑遭遇烈火吞噬,在熱浪中轟然倒塌。
燒焦的屋頂砸向地面,碎屑飛濺,帶著焰尾飛向四面八方。火舌波及到一巷之隔的府邸,險些引發又一場大火。
“滅火,快提水來”
起火的是刑令宅邸。
家主和幾位年長的郎君不在府內,火燃起時家中僅有婦孺。幸虧幾個忠仆機靈,見勢不妙發出警訊,使得老幼及時逃出火場,避免葬身火海。
屋頂坍塌的一刻,眾人回首張望,各個如喪考妣,不見半點劫后余生的喜色。
為何
火因何起
不久前農令全家遭遇不測,宅邸被火焚,兇手至今逍遙法外。朝中有傳聞是執政報復,使得天子震怒,君臣離心。
事情一直沒有得到證實,城東各家卻是人心惶惶。尤其是同農令往來甚密的幾家,日日風聲鶴唳,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不承想千防萬防,意外還是發生。
一場大火沖天而
起,擊潰了所有人的僥幸。
刑令人在宮內,尚不知家中變故。
趁著火場混亂,有生面孔渾水摸魚,在人群中挑唆必然是執政所為。
“農令死得不明不白,如今就輪到了刑令。”處處提防還能起火,一定是有人刻意為之
除了刑令家人,路旁不乏圍觀人群。有心人散播流言,虛虛實實,半真半假,很快被多數人采信。
瞧見眾人的神色,心知事情已成,一人不著痕跡退出人群,三步并作兩步潛入小巷,登上早就等候在巷尾的馬車,迅速關閉車門。
事情辦好了喜烽正在閉目養神,聽到聲音睜開眼,就見門客正抹去臉上的偽裝,扯下黏在下巴和上唇的胡須。
諸事妥當。門客展開布巾拭臉,抹掉側臉的黑灰,現出一條細長的傷疤,從眼尾延伸至嘴角。
放火之人在何處喜烽親手斟了一盞茶湯,遞到門客面前。
門客雙手接過,感受到盞底的熱度,低聲道“仆以為人不能留,已經處理干凈,保證萬無一失。
無厭,這幾日你留在府內,不要在城內露面。”喜烽瞇起雙眼,沒計較門客的自作主張,等到風聲過去,帶一批私兵出城,去莽山尋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