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目昭彰,蔡侯注定無法翻身。押解上京之后,天子為保自身名望,哪怕是掩耳盜鈴也會予以嚴懲,他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現實擺在眼前,無人敢再捋虎須。
接下來數日,國君們無不謹言慎行,唯恐觸怒林珩。并嚴格約束隨扈,務必安分守常,絕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
“晉侯雄才大略,武功蓋世,晉必重現烈公盛世。前車之鑒猶在,二心二意不可取,唯俯首帖耳能保平安。”
抵達豐地之前,西境諸侯心思不一,各自打著算盤。
目睹蔡侯的慘狀,見識到晉君酷烈,諸侯集體打通任督二脈,一夜之間變得心醇氣和,一個賽一個老實。
宋伯主動派人過營,試圖與田齊修好。
“不求在晉君面前美言,只求不發惡言。”宋伯頭上纏著布條,臉色發白,精神萎靡,好似大病初愈。
他突然間明悟,主動放低姿態,奈何江心補漏為時已晚。氏族連續兩次過營,皆是鎩羽而歸。
第二次派人,田齊壓根不露面,只命斗圩出帳打發走來人。
“公子言破鏡不圓,覆水難收,親情既滅,再不能回轉,君請回。”斗圩袖手站在帳前,微抬著下巴,刻意擺足傲慢姿態。
這一幕似曾相識,只是雙方立場顛倒。
想當初公子齊奔宋,宋伯避而不見,縱容二令痛下殺手,何曾顧念半分親情。若無公子有仗義相助,主仆二人早就尸骨無存。
如今風水輪流轉,宋伯畏懼晉侯,憑幾句好話就妄圖與公子齊修好,當真是異想天開。
斗圩和斗墻跟隨田齊多年,幾乎是看著他長大,對田齊的性格十分了解。
在遭遇變故之前,他還會顧念親情,給宋伯幾分顏面。時至今日,親歷數次背叛,他再沒有半分天真,更不會心軟。
“前事不忘,言出必行。”
斗圩傳達田齊所言,一字不落,一字不改。
被一名閹奴睥睨,宋國大夫只覺受到羞辱,當場面紅耳赤。他有心叱喝斗圩,猛然間想起身處晉侯大營,不由自主打了個哆嗦,生生咽下到嘴邊的話。
目睹他的表現,斗圩譏笑出聲,鄙夷之情毫不掩飾。
“公子不見,君請回。”
當面被下逐客令,還是兩次
宋國大夫羞憤交加,實在沒臉面糾纏,只能一甩袖,轉身離開大營。
在他身后,斗圩故意提高聲音,嗤笑道“有求于人還這般作態,委實可笑”
話中意有所指,引發晉人議論,更令宋人羞愧。
“走,速歸”
宋國大夫滿臉赤紅,舉袖遮臉腳步飛快。
隨從各個垂頭喪氣,跟上他的腳步,幾乎是逃出營地。
目送來人走遠,背影消失不見,斗圩才轉身回到帳內,笑著向田齊復命“公子,人走了。”
田齊站在屏風前,雙手負在身后,面前是一
幅懸掛的輿圖,上繪山川河流,城池要塞,蜀國就在其中。
聞言,他頭也沒回;漫不經心道“再有宋人前來,一概不見。”
諾。u”斗圩應聲,停頓片刻后試探道,“若是宋伯親自前來”
“不見。”田齊凝視圖上,語氣斬釘截鐵。
父親性情寬厚,不記仇怨,結果如何
信平君叛亂,明目張膽竊國,多數氏族一言不發,忠心少得可憐。
既如此,他還念什么仁慈,講什么寬厚,就該睚眥必報,窮兇極惡。將仇人和叛臣踩在腳下,方能大權在握,令朝堂上下不敢有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