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桃符,夸贊幾句,然后就去了廚房。
廚房很簡陋,朱瞻基看了米缸,甚至還伸手進去撈了一把米出來仔細看看。
“是好米。”
陪同的男子堆笑道:“殿下,大過年的也得吃幾頓好的啊!”
朱瞻基把米放回去,又看了盆里的幾條魚,還有一只殺好的雞。
看到朱瞻基面無表情,聞風趕來的六部尚書都有些面上無光。
這家有五口人,幾條魚和一只雞大抵就是這幾天的食材了。
朱瞻基把手放在灶臺上,感受著那冰冷,就知道這家人沒吃早飯。
那么多大人物出現在自家的廚房里,男子的腿有些發軟,他尷尬的道:“殿下,去年還沒有雞呢,就是小的下河捕的魚,還去買了半斤肉。今年算是好了些,小的老娘在家養了幾只雞,過年就殺了一只……”
朱瞻基點點頭,說道:“今日本宮就在你家吃早飯。”
呃!
隨后方醒就來了,看到男主人惶然無措的模樣,就說道:“說到做飯,在場的大概沒人能比我更厲害吧,來,就用那只雞。”
朱瞻基出了廚房,問了男主人的營生和收入,然后又讓賈全去拿了兩條豬肉和一袋米給了他。
男子已經激動壞了,趕緊叫了家人出來行禮。
老母,妻子,兩個半大孩子。
朱瞻基笑著阻攔了下跪,然后給了糖給兩個孩子,又送了一匹棉布給老嫗。
等方醒做了紅燒雞丁,又煮了面條出來后,男子已經是淚流滿面了。
“殿下仁慈,小的一家唯有早晚祈禱,祝殿下康健。”
太子視察送禮,興和伯做飯,六位尚書在廚房里也是幫著燒火刷鍋。
這個際遇之奇,大抵會成為男子一家永恒的傳家話題。
湯是雞骨湯,加了紅燒雞丁后,吃的連那幾位尚書都贊不絕口,直說方醒是廚神轉世。
“那個湯留著,自己弄火鍋還是泡飯都行。”
吃完面條,朱瞻基親切的和這家人告別,還摸摸兩個孩子的頭頂,最后一人送了一套文房四寶。
“好好的讀書,長大了為國效力,孝順長輩。”
這是個親切的皇儲,從未想過有這等機緣的一家人都呆呆的,在朱瞻基臨出門前,老嫗想起了什么,就驚呼一聲往屋子里跑。
等再出來時,老嫗的手中拿著一張發黃的符紙,鄭重的遞給朱瞻基。
“殿下,這是老身當年在道館里求的,這些年家中就靠著它才保了平安。”
尚書們滿面黑線的看著那符紙,而朱瞻基卻接了,笑道:“多謝老人家,今日我來過,大家也看到了,以后想來沒人敢找你家的麻煩,好生過活吧。”
在場的官員都記住了這家,想著回去就交代下面的人,誰若是敢動了這家,那就趕緊自己找根繩一家子吊死才是正經,免得帶累別人。
朱瞻基隨后一出門,就看到外面圍了上千人。
“見過殿下!”
沒有下跪,此時無需下跪,百姓們只是躬身行禮。
朱瞻基微笑著走到前方,兵部尚書彭元叔揪住費石,低聲道:“要注意刺客!”
費石也很緊張,而在外圍的李敬更是緊張的都快尿褲子了。
兩人拼命的給手下使眼色,讓他們盯緊人群,發現不對就先護住朱瞻基。
可朱瞻基自己卻沒有危機感,他說道:“今日本宮來看看大家,看看大家過年吃的什么。”
話很短,可卻讓應天府府尹流汗了。
然后朱瞻基就一馬當先,帶著這些百姓一家家去看。
這是秀嗎?
方醒在后面沉思著。
想了半天不得要領,最后方醒自嘲的笑了笑。
什么秀不秀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朱瞻基知道要去體察民情。
知道了百姓的日子,才好在以后的施政中有的放矢。
以后那些皇帝大多在深宮中生活,長于婦人之手,等一朝登基之后,除去一些帝王之術,對于民間疾苦幾乎一無所知,只能是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
前方不時傳來百姓的歡呼,大抵是朱瞻基說了些振奮人心的話。
百姓是最容易滿足的,也是最不容易滿足的。
看著那一張張歡笑的臉,看著那一袋袋被提走的大米,方醒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
“……祝大家今年萬事順遂……”
“多謝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