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皇帝就召集朝臣商議了此事。
“……水師耗費太大了,陛下,規模控制一些吧。”
在皇帝堅定的表達了自己支持出海的決心之后,沒人說禁海毀船,不過壓低規模卻是普遍的呼聲。
“戶部。”
朱瞻基點了夏元吉的將,夏元吉出班道:“陛下,上次出海帶回了不少金銀,還有一些值錢的東西,戶部都已經處置完畢,當有盈余,而且還不少。”
這是實錘,一家伙就把那些質疑打了下去。
誰敢不服氣?
船隊沒虧本,還能賺錢!
方醒出班說道:“陛下,船隊目前已經控制住了海峽,那一片大海已經成了大明的澡盆子,無數資源都可以任由大明去挖掘,這才是最大的利益。”
他環視群臣,說道:“金銀礦都有不少,銅礦和其它礦都有,許多比大明境內還多,加上那些肥沃的土地,那片大海能放棄嗎?”
無人回答,方醒卻得理不饒人,繼續說道:“控制住了海峽,大明的海疆才安全,以前要把沿海諸島的百姓遷移進來,以躲避倭寇,那等日子大抵有些人是最喜歡的吧……”
他看著文官那邊,鋒芒畢露的道:“大明的國門已經打開了,開了就別想著關上它,誰若想,那不是蠢貨就是別有用心的逆賊!”
他不想用逆賊這個詞,可大海與大明的國運相關,所以他自然不惜扣帽子。
所以那些在暗中的醞釀都被方醒一下丟了出來,然后在陽光下晾曬,讓人覺得惡心。
膽小如鼠!
鄭和也在,今日他居然站在了武勛那邊,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鄭和出班道:“陛下,海外有大利益,亦有大危險。利益不去取,別人自然會取,然后強壯自身。危險不去降服,他們自然會打上門來。”
主動!
鄭和強調的是水師必須要主動,主動出擊,為大明尋找利益和危險,然后獲取利益,鎮壓危險。
楊榮終于出班了,說道:“陛下,出海終究不可太頻啊!”
他作為首輔自然是不能和朱瞻基唱反調,可姿態卻是需要的。
這話說了當沒說。
這便是首輔和稀泥的本事嗎?
幾位輔政學士都在想著這事,然后想看皇帝對此的應對。
“陛下,大明以后的敵人是陸地還是大海?”
胡濙在朝堂上的話不多,但一開口,就驚艷了方醒等人。
這話不但把氣氛緩和了,而且還成功的提出了一個命題。
“毫無疑問,大明的敵人陸地和海洋都有,不過大明的未來必定是在海上。”
方醒的話得到了大明最資深的航海人鄭和的認同,他說道:“陛下,臣在海外所見頗多,大明不該畏懼,而是該去探索,去控制。”
當聽到鄭和自稱臣時,不少人的眼皮子都在跳。
這個太監是要搞事嗎?
“可一次風浪就足以傾覆大明的船隊,一無所有。”
有人提出了質疑,這是畏懼情緒的體現。
鄭和皺眉道:“人在家中,禍從天降,何況是海上。至于風浪,那可以躲避,也可以硬扛,以后大明的船會越造越堅實,這不是問題。”
“可……”
幾個文官想用人心散了來駁斥鄭和,可看到方醒杵在那里,頓時就打消了念頭。
這位當年駁斥的話可還記憶猶新啊!
——那是老鼠,整日只敢躲在家中稱王稱霸,一出門就成了老鼠。不,你們不敢出門,只愿意在城墻內說什么三代之治,然后就覺得自己的智慧閃耀古今,無人能及……
那個刻薄的人啊!
幾雙眼睛在方醒的身上閃過,隨即陷入了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