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的變化很大,如果你時隔五六年再來看看的話,基本上就認不出來了。
王宮被拆除了,據說是因為前年的冬天太冷,積雪太厚,壓塌了城中不少房屋,布政使司憂心百姓凍餓,就開放了一直被封鎖的王宮給這些百姓住。
可王宮里在早年就經歷過一場大火,里面大多建筑都被燒光了。
所以為了百姓,布政使司就下令拆除剩下的建筑,然后在原地搭建窩棚,供百姓暫時棲身。
當時城內一片歡呼,陛下萬歲的呼聲響徹云霄,讓那些僅存的頑固分子暗自咬牙憤恨不已。
于是原來的王宮在第二年春天就徹底的沒了,原址上出現了無數屋宇,卻都是百姓的居所。
特別是大明來的移民,聽聞那里可以修建屋子后,竟然去賄賂官吏,就想在那里建屋。
而被查出來后,那些百姓振振有詞的說是王宮的吉氣肯定不少,去沾染一些,說不定對子孫有好處。
好吧,布政使司知道了也只是不管,然后就隨便他們折騰。
一年之后,這里已經成了一個和大明那些街區并無區別的地方。
街道兩側都是店面,左布政使錢映皺眉看著一個喝的醉醺醺的男子倒在路邊,說道:“巡查的人呢?”
身邊的官員急忙解釋道:“大人,這些大多都是當年的貴族,后來大明沒給他們職務,就借酒澆愁。”
錢映說道:“別小看了他們,借酒澆愁大多在家中,所以出來的這些要盯緊些。”
“是。”
這里如今算是穩定了,可原來的一些舊貴族時不時的會弄些鬼,所以錢映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配合錦衣衛的人盯住他們。
才出了街口,一騎就沖了過來。
及近,騎士大聲的道:“大人,漢王殿下和興和伯已經在城外了。”
錢映一怔,說道:“為何沒有消息?”
……
城外幾里地的地方有幾個大土包,這里是本地人最為忌諱的地方,別說是靠近,見到了都要低著頭。
大土包的前方有一塊碑石,一群人站在碑石的前方。
“皇明混一域內,超三代而軼漢唐,際天極地,罔不臣妾……”
朱瞻垣在念著碑石上的文字,他的那些兄弟們都在看著,有些驚訝。
“今有倭奴跳梁,王師馳援,一戰蕩寇,可為后世誡!”
“京觀為憑,若有四夷作亂,斬之!”
“此石為證,若有窺視神州,滅之!”
“大明興和伯方醒,斬倭奴首級,鑄京觀于此,敬告各方,勿謂言之不預也!”
朱瞻垣念完后,嘆道:“見此不禁就悠然神往當年的大戰,足利義持敗亡,奠定了大明在這邊的地位,不然也不會有今天的瀛洲布政司。”
朱高煦回身,見兒子們大多神色激動,就說道:“等到了華州之后,你們都要好生操練起來,一路尋摸過去。”
“是,父王。”
既然都出來了,也沒機會挽回了,那還糾結個什么?
還不如好好的想想到了華州之后怎么分地盤吧。
“祖父,殺敵!”
一個五六歲的孫子站在中間,突然喊了一嗓子。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說道:“此處有煞氣,晚些回去請見野看看,驅除一番。”
這是祖父憐惜孫兒之情,卻讓他的兒子們有些吃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