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重的賀禮都被阿瑤給還了回去,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名字,畢竟人家送禮想的就是要你承這個情,若是連姓名都不留下的話,還這賀禮,不就白送了嗎
接到阿瑤送還回來的禮物,
他這一行為,贊同的有之,不過更多的是不理解和嗤之以鼻,覺得阿瑤是讀書讀傻了,且不說這都是一貫的慣例,就說放著這么多的銀錢不要,不是傻了是什么
不過,
不管這些人是個什么想法都不能動搖阿瑤的決心。
溫祖母和溫母雖然有些不能理解,畢竟家里在失去了周家的幫襯,甚至因為退婚的事情,更是損失了一筆銀錢,一度是讓家里傷筋動骨,很是節儉了一段時間門。
如今孫子終于是熬出頭,中了舉,有人送錢上門,竟還不要。
不過她們雖然不能理解,不過卻都是支持阿瑤這一行為。
“你說,這溫玉樹想什么呢放著這么多的好處,都不要,一一的給退了回來。不會真的像別人說的,讀書讀傻了吧”其中一個送了重禮,卻被原封不動送回來的商戶,很是不解的開口說道。
“那誰知道呢我想著會不會因為我們是商戶,這解元郎看不上,才沒收呢。”其中一人猜測說道。
要知道能夠送得起重禮的人,九成都是商戶人家。
他這話一說出口,就有人面露恍然之色。
“此話何解”有不知情的人開口問道。
立刻就有人給他科普了阿瑤和周家婚約之事,關于這件事,雖然沒有傳的滿城風雨,不過該知道的人家也都已經知道了。
“竟是如此,那我等豈不是被周家給連累了。”
“約莫如此吧。”
“那周家著實可恨,若是我能得溫解元郎這般好的女婿,那我都是要供起來的,那周家大小姐,竟然這般不知足,竟是做下如此的惡毒之事。連累我等也不受溫解元郎待見。”
“很是呢。不然的話,誰會放著這么多的金銀財寶不要。”
等等如此之類的話,層出不窮。
本來還是討論阿瑤,竟漸漸的演變為對周家譴責的大會。
時隔了將近半年的時間門。
周家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對比年后更甚,不過對比譴責來說,嘲諷的人更多一些,覺得他們有眼無珠至此。
能幫家里改換門庭的女婿,他們不是好生的捧著供著,竟然還去算計
這周家人的腦子,是不是有問題
本來有些不知情的商戶,在知道這件事后,那是把周家罵的狗血噴頭,就連曾經和周家合作的對象,都謹慎許多。
又因存著對周家的怨氣,覺得是周家的緣故,所以這解元郎才會拒絕了所有的商戶送禮。
所以,
他們合作商談的時候,也就沒太隱瞞。
周家眾人
他們真的是恨死了周瑛,真的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家里怎么就出周瑛這么一個腦子進水的
咬牙切齒,對周瑛的怨恨,好不容易平復了一些的周家眾人,伴隨著阿瑤中舉,還是頭名解元,又涌了上來。
甚至還更多了些悔恨。
周大老爺滿臉寒霜的走出來,他被周老太爺狗血噴頭的罵了一頓,心里窩火的很。
若非周瑛那個孽女,做出的事,如今周家哪能成為人人都要唾棄嘲諷的對象,該是人人都要羨慕的對象才是。
一腔怒火,沒處發泄的周大老爺,
在回到院子里,發現周大夫人正在清點給周瑛的嫁妝,看了一眼后,便帶著火氣的開口說道“清點的那般仔細做什么她嫁的又不是什么官宦人家,進去就要做舉人夫人,官家夫人的。她是低嫁,嫁妝差不多就行了。給的多了,她婆家沒得覺得我們是在顯擺。”
說著話,便直接拿過周大夫人手里的嫁妝單子。
又拿起毛筆,刷刷的接連幾筆。
周大夫人即便是看不到,也知道,必定是劃掉許多的東西。
周大夫人剛才一聽到周大老爺說舉人夫人四個字,就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受了氣
因為周瑛算計阿瑤不成,被反將一軍,還連累了整個周家,給大女兒尋的婚事,不但是遠嫁,還只是個中等商戶家,就連嫁妝,也已經被砍去一半。
基本上已經和庶女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