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要強制退出嗎
是否
“嘀嘀”的警報音在腦內回響,界面一片血紅,黑白大字在面前浮現,津木真弓的指尖在“是”的按鈕上徘徊良久
直到工藤新一的電話打來,被電話鈴聲打斷了思緒。
“虛擬”系統中的警告聲遠去,“現實”中的一切再度進入她的視線。
少年穿過宴會中觥籌交錯的人群,急匆匆向她跑來。
他的身影與許許多多模糊的記憶重疊恍惚,她一時無法分辨真假。
或者說,虛擬,與現實。
她突然覺得整個世界仿佛一只巨大的克萊因瓶,“里”與“外”、“虛擬”與“現實”的界限在那一刻模糊起來,她甚至無法判斷自己究竟在瓶子的哪一面。
我們之前,是不是在哪見過
在認識你之前在我們認識之前,是不是,已經在哪見過
不是“游戲”,也不是“現實”。
在一切混沌之初,在不分正反與里外的克萊因瓶中我們是不是,曾經在哪見過
津木真弓把醇厚的絕品茶喝成了白開水,連著喝了兩杯下肚,在給自己倒上第杯的時候,似乎才平靜了一點。
對面的工藤新一見她臉色終于好看了一點,這才緩緩開口。
“jaaisvu”
津木真弓愣了一下“什么”
“法語詞匯,愿意為舊物如新,后面發展出類似于既視感的意思,指一些看到熟悉的東西,卻一時間什么都回憶不起來的感覺甚至會對一些明明沒有見過與經歷過的事情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
“不是,我知道這個詞的意思,”津木真弓打斷他,抬頭,“但為什么突然和我說這個”
工藤新一從桌上的層下午茶餐塔中挑了個小型馬卡龍,推到了她面前。
“先吃點甜的,有助于大腦思考。”
見她有些懵然地接過,工藤新一繼續開口。
“既視感現象是人類大腦中知覺系統和記憶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根據科學研究結果,這樣的現象會更頻繁地出現在想象力、智商與學歷更高的人群中簡言之,腦部活動愈頻繁劇烈的人群。根據一個世紀前的弗洛伊德理論,這是一種潛意識矛盾沖突的體現,但如今的現代”
津木真弓聽了半天,終于沒忍住,“叮”地一聲放下茶杯。
“首先,話題為什么會拐到弗洛伊德理論和現代心理學的區別”
工藤新一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決定說人話,“你剛剛的情況,和jaaisvu現象很像。”
是說她剛剛問他“是不是曾經見過”
道理她都懂,但怎么會有人在被問到這種問題的反應是,和對方解釋“既視感”理論啊
她嘆了口氣“謝謝你的安慰,我剛剛就是額,昨晚宿醉,再加上今天發生了太多事,有點累了”
完全冷靜下來的津木真弓微微深呼吸,暫時打消了強制退出的念頭。
原因很簡單,她突然意識到,消除自己的記憶的人,多半就是自己。
或者說,至少自己是“同意”這件事的。
正因為如今現代科學已經發展到了可以人為干涉腦部記憶的程度,所以科學倫理十分嚴格地規定了相關流程。
哪怕是由所有“生理特征均符合本人”比如虹膜、指紋、dna的人對本人執行這項技術,都需要經過嚴格的知情同意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