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咸宜坊某家茶樓。
經過宋元幾百年的積累,等到明朝,話本小說已經非常普及,很快便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消遣之物。因為相較于雜劇用詞更通俗,內容也更淺顯,所以即使是販夫走卒也都能聽懂。不過嘛,這時代認字的終究是少數,于是說書人這種職業愈發紅火。
去茶樓花兩文錢點上一壺茶水,講究些的再捎帶盤點心,如此便能消磨一個下午。
要說此時最流行最炙手可熱的小說,非三國演義莫屬。雖然他的作者羅貫中疑似與朱元璋叫過板,不過朱元璋卻沒怎么在意這件事兒,反而自己還挺愿意看的。倒是朱棣上位后,認為書里描述漢朝皇帝時不怎么恭敬,妄議忠奸,所以把它給禁了。
不過偉大的文學作品哪是說禁就能禁掉的,許多讀書人都私下傳播抄錄這部非法讀物,甚至民間也會偷偷改編成戲劇,因為這種現象實在普遍,朝廷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一年多前朱厚熜剛即位的時候,在正德的書房里無意中發現了他堂哥收藏的精修插畫版三國,翻看后立刻感動得稀里嘩啦。
倒不是為里面人物的忠肝義膽,而是那時候恰逢給爹爭名分的關鍵時刻,朝廷上下沒一個聽他的,看見漢獻帝的遭遇瞬間帶入,讀著讀著,熱淚盈眶。
他就是漢獻帝漢獻帝就是他
而楊廷和就是狗賊曹操
面對這種情況,嘉靖當即命令司禮監,加印必須加印于是三國徹底在大明火了起來。
不過可能嘉靖也想不到,他所厭惡的“曹廷和”兒子寫的詩,最后會變成三國演義的開場詞,為后世傳唱。假如真能未卜先知,估計小皇帝此時已經要氣得翻白眼了。
整整一年,京城大街小巷四處都是三國,說書人掙得盆滿缽滿,店家見百姓們都喜歡,于是便開始向讀書人約稿其他歷史演義小說。
而冼如星現在聽的英烈傳便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一部。
此書主要描寫了明太\祖朱元璋率領一眾大臣推翻元朝統治,剪除割據勢力的故事,里面朱元璋是玉皇大帝身邊的金童轉世,其余大將也都是天上的星宿,主角每遇到什么困難都有神仙幫忙,堪稱大明版主旋律讀物。
冼如星聽得直打哈欠,實在困得遭不住,想要回頭看看身后之人談得怎么樣,結果剛一轉身,便見朱厚熜與身邊老者目光炯炯,全神貫注地看著臺前。
冼如星“”有那么好看嗎
眼見再不辦正經事兒怕是要耽擱了回宮,冼如星輕輕咳了一聲。朱厚熜如夢初醒,連忙對老者道“邃庵先生,要不咱們先用飯”
老人皮膚黝黑,精神抖擻,對于朱厚熜提議并未反駁,不過看說書人方向的眼光明顯有些戀戀不舍。
見此冼如星笑道“既然這樣,那不如把菜端過來,咱們就在這兒吃。”
“這個好。”老人點頭,冼如星吩咐周邊站崗的鄧十一幾句,然后便重新坐下。
鄧十一激動得直咽口水,天知道他一個升斗小民,何德何能竟然有幸能見到皇宮里的萬歲爺,不光陛下,還有自己的偶像楊一清楊閣老跟隨冼仙師真是他這輩子做得最正確的決定
不錯,飯桌上這位老者正是此時揚名天下的楊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