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貧道就先謝過陛下了,”冼如星笑著拱手,之后又道“不過光是修河堤也不行,關鍵還是得想辦法治理。”說實話,別說是明朝,哪怕進入現代社會,洞庭湖都曾發過水災,真想一勞永逸實在不現實,為今之計只能是暫時緩解。
這兩人雖然腦袋好使,但畢竟對水利工程一竅不通,最后也只能命人將之前在地方治過水的王瓊叫到宮里來詢問。
王瓊此時正于戶部值班,聽到圣上口諭半點不敢耽擱,連忙趕了過來。因為之前宗室改革,他算是對嘉靖徹底低頭了,如今已然成為繼張璁之外的頭號打手,每當小皇帝需要有朝臣發聲的時候,基本都是他沖在最前面。
不過嘛,王瓊節操雖然不高,但能力確實沒得說,聽完朱厚熜的煩惱,馬上給出了解決方案。
“回稟陛下,水患乃天災,時時懸而不可控,但有些時候,其實也為。臣未曾去過湖廣,但想來各地也都大差不差。當年于屬地之時,常見百姓砍伐河堤兩邊的樹木燒火賣錢,更有甚者行那圍湖改田之事,再加上當地官府疏忽,改清理淤泥的時候每每為了省力不去做,時間久了,水患自然會發生。所以有時候只需要加強監督,就能解決不少麻煩。”
冼如星覺得他的話有道理,旋即又問道“不過洞庭湖附近的河堤乃是弘治末年剛修建的,根據朝廷的記載,當時還花了大錢,正德十年又派人加固過一次,現在怎么這一會兒都撐不住”
“這個”王瓊支支吾吾,“可能也是因為天災吧。”
對于旁人,嘉靖可沒那么好脾氣了,面色微沉,呵斥他直接有什么說什么。
王瓊見實在躲不過,于是心中嘆氣,解釋了下大明如今的地方。
其實也不能怪大明賑災銀子少,主要是明朝其實就沒有統一的財政稅收部門,都是由各地自行收稅,留下要用的銀子,比如當地官吏的俸祿或者應對災害的預留款項,之后剩下的統一上交朝廷。
而大明實際上的稅收率是非常低的,所以這也就給地方留下了巨大的口子。
不過說實話,大明中央貪污之事屢見不鮮,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藩王都敢直接賄賂內閣,而內閣閣老還真收了。所以哪能指望上梁不正,下梁正。地方所留下的應對錢幾乎都進了大小官員的荷包,每年朝廷下的加固河堤指令不過隨便應付下,此已經是官場心照不宣的規矩。
雖然知道地方成性,但如此直白地將事實擺在面前,朱厚熜還是憤怒的不行。
那都是錢都是朕的錢
太、祖本意是讓地方靈活應變,不要太過死板,才給了他們那么多方便之門,然而這些國之蛀蟲非但不感激,反而厚顏無恥地吸大明的血
王瓊說完之后就縮在角落里不敢出聲了,畢竟他自己也是其中一員。最后還是冼如星跳出來解圍,表示今日天色已晚,有什么不如明個兒再商量,說罷帶著王瓊一溜煙地跑了。
轉眼間大殿里只剩嘉靖一個,而等怒氣平息后的小皇帝才反應過來。他準備了半天的話,好像還一句都沒跟冼如星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