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匈奴筑長城,驅逐匈奴是必須的,匈奴殘暴,一入中原就劫掠錢糧,兇殘者甚至殺人屠城為樂,把中原男丁和婦女沿路拖回草原為奴,甚至在缺糧少食時,直接作為兩腳羊食用。匈奴該打嗎該
不提覺得什么都該修建的始皇。
想起匈奴的殘暴,打過匈奴的將領們就一個個義憤填膺起來“匈奴該死修就是得修”
那修長城呢為何修長城,匈奴不能來一次打一次嗎
仙幕很貼心地把長城播放出來,于是,在場的王侯將相們就看到了一條宛若巨龍一般威武雄壯的城墻盤踞在中華大地上。
“哇”
行宮內齊齊發出驚嘆聲。
如飛鳥一般的俯瞰視角是秦地的人從未見過的。
就連始皇也不可避免的眼神噌亮,這萬里長城實在是大秦之標配,若有此門戶抵御匈奴,那中原大地不就可免受匈奴侵擾,果然該修
如此壯闊的長城就應當出自他們秦人手中
展示完萬里長城,仙幕道中原地大物博是所有匈奴人的共識,他們等到彈盡糧絕時就會想來中原劫掠一空,不修長城,中原就像家中有許多值錢物品的貴族,卻門戶大開,靜候靈巧的賊人入門。
中原雖強大,但想要抵御匈奴并非一人之力,需得十幾萬擁大軍時刻警惕。人皆是會累,更何況中原不僅僅是門戶大開,而且它連墻都沒有,四處漏風。
大秦修長城也不是憑空修建,是直接把戰國時期已有的長城連接起來,成為萬里長城罷了,讓這個地大物博的中原百姓擁有可以喘息的空間,為中原百姓建立起一個強大圍墻,和一扇能夠隨時關閉的門戶。長城該建嗎該
百官一一點頭,長城確實有該修的理由。
接下去,就是平百越,百越屬楚,于始皇而言這應當是正常的滅楚延續。
始皇帝二十八年,我們用人不疑的始皇帝一下子交了五十萬大軍給大將屠睢,讓其去平百越,同時開鑿靈渠。
這場戰爭是秦朝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一場大戰。五十萬將士三年不解甲馳弩,尸流血數十萬,最后在始皇帝三十三年任囂和趙佗二次進擊時終于打下了百越。
秦軍帶來的先進技術瞬間讓百越從刀耕火種的氏族社會進入農耕文明時代,也讓中原大地的版圖進入了新篇章。
通靈渠,打通南北水上通道,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靈渠通航百越成,一舉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對百越好不好好
扶蘇看到這點就皺眉了,若前面的馳道和長城他還覺得可行,但是眼前這個開鑿靈渠和攻打百越就有點嫌棄了,可以修,可以打,但沒必要。
關于這個始皇不在乎,他確實有意攻打百越。百越屬楚,王翦打了楚國,順手平百越,不是很正常
而且不打仗,將士怎么辦白養著擴張掙軍功才是正途不是
修直道。直道與馳道一樣是道路。始皇三十五年修直道,使得秦軍可以不用迂回,有匈奴消息時直接出兵,也與新修的長城呈丁字相交讓匈奴不敢輕易南下進犯。
直道長六百公里,寬五十米,這些土方如果堆筑成高一米、寬一米的土墻,可以繞地球半圈。并且,他們在始皇三十五年,三十七年時直道主體工程大致完成,工期只有兩年左右的時間。實在是驚人。能抵御匈奴之利器,修不修修。
當然,還有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宮。
仙幕說到這里,有一部分不屬于始皇親信的人就開始議論紛紛,他們覺得這些根本沒必要
角落里,一個年輕的官員小聲道“仙幕后面說的這些看著就累,還好除了馳道其他皆還未進行。陛下說這是他封禪泰山后仙幕顯靈告訴大秦如何進行下一步。看來陛下說的有理,要是還是按照原來的走,那大秦亡國也很正常啊。”
被他拉住的人點頭贊同“是極是極,還好有仙幕出現,現在陛下一定不會按照原來的想法走了。”
想到終于不用經歷一次亡國,年長的官員就覺得開心“希望陛下看到仙幕能不要在進行后面那勞什子平百越和靈渠,還有那直道最好也是不要了,都是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