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戰國后期才會出現士競相秦的現象。
畢竟秦有記載的二十二名丞相,可是明確記載了其中十五人都不是秦國人,另外六人中五人籍貫不明只有一人能確定是秦人。到后面秦的重臣二分之一都是來自六國的客卿。2
在始皇三十年封侯拜相嗎李斯聽到這話心中泛起苦意,悄悄望向上首的始皇,終歸是他辜負了陛下的信任。
而掩藏在秦地各處的隱士們則是不得不承認,他們被仙幕說得竟然對大秦有一絲絲心動。
感受到這絲心動,張良把布帛撕成條堵住耳朵,選擇不再聽仙幕的話。
不聽就不會心動
本已做好今日這仙幕也會嘲諷自己的始皇,他看著仙幕感嘆道“朕本以為仙幕會再次嘲于朕,沒想到對秦竟是充滿了夸贊之語。”
他嘖嘖稱奇“實在難得。”
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在坐的各位都是華夏子民,都是這片大地上的一員,不就是編制嘛,不就是缺乏上位途徑嘛,何必扯著恢復故土的大旗,六國遺民的遮羞布罷了。
像秦末農民起義,士族們打的旗號一為“伐無道,誅暴秦”,其二則是“復故國之社稷”。
像這種復辟舊國的話還有燕朝士族的“楚已立王,趙又已立王。燕雖小,亦萬乘之國也,愿將軍立為燕王。”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秦末絕大多數的六國都已經復辟了,而且絕大多數的六國士族都在強調秦為無道,破人國家,滅人社稷,絕人後世。
秦始皇看向被自己隨身攜帶的那張布帛,如果不是仙幕之前還講了關于六國遺民的事情,就現在所講的就不僅僅是秦末動亂導致的人心浮動,六國復辟,更是因為大秦未深入人心,故國人仍舊心念故國而非大秦。
民愿民愿,不得民心,就會被漢摘了這顆江山桃,不是在他始皇手中,也會在二世,三世,乃至于百世,若想傳萬世,那就得擁有民心。
民心,民愿。
但遮羞布不僅僅這一塊,他們扯秦滅人社稷的旗幟,還扯大秦是虎狼之師,例如魏無忌勸諫魏王時就曾經說過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義德行。
用盡一切方法貶低秦,說秦處于西戎的異族,抬高自己的正義性,以求華夏大地再次恢復成原先的七國爭霸,恢復戰國時的就職買方市場。
六國士族皺眉,大秦處于西戎地帶,一統六國后還妄圖以西戎制度來讓六國也遵守,破人國都就罷了,還毀人文化,滅人社稷,絕人後世,不正是讓人詬病嗎
他們壓下內心的不安,極力想為找補。
一同圍觀的秦王室宗族本來還臉色不善,畢竟被當著天下人面前被說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義德行,是為虎狼,實在是讓人厭煩。
不過想到仙幕說這些是在為他們大秦撐腰,他們就舒爽了
天終歸是眷顧大秦的
但實際上恰是因著與山東六國交流不多,秦才保留了很多周文化,比如秦始皇巡游刻石,也是因著周文化的影響,面對這種情況,也不知道山東六國的殘余士族會不會想承認。
山東六國的士族他們當然不想承認,這仙幕真的是讓人胸悶氣短
從以上的講述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知道,六國殘余士族真的具有頑強的六國意識,秦地上最具有反叛意識的就是六國士族,他們最想做的就是恢復戰國七雄爭霸時的就業買方市場,想要恢復往日的榮光。
但嬴政同學的謎之操作這時候來了,他但凡學點馬列經典也不至于在沒有抓住秦王朝主要矛盾的同時也沒有抓住次要矛盾。
聽到仙幕后面的話,始皇滿腦袋的疑問,馬列經典又是何物,難道是仙幕世界中出現的圣書但是等仙幕說他略過秦的主要矛盾,也放過次要矛盾的時候,他心中隱隱猜測。
大秦的亡國是從他嬴政開始的嗎
始皇不僅沒把這群六國士族圈禁在某一處,還讓這群秦地最具有反叛意識的六國士族成為遍布秦地的基層管理人員,以求得大秦各地區的安穩。
六國遺貴們悠閑地帶著他們剩余的金錢和名望在地方上興風作浪,秦始皇每天帶著他的文武百官們日閱至少一百二十斤多的竹簡,還得憂愁通過軍功和事功升級后的百官沒有東西可以給他們加薪,畢竟打下來的江山還在六國遺貴們的管理下。
沒有安撫民心的同時還主動把民心推出去了,減少了同一戰隊的下屬們的獎勵獲得的同時讓六國遺貴們有錢有閑,始皇帝最后就得到了一個散裝大秦。
此等謎之操作,怕是秦孝公等六世祖宗在地下都得跳出來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揍秦始皇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