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己之私,明目張膽削百官與臣子之利
“二月減百官一月俸,雍、同等十五州民錢,以作蓬萊宮。”「1」
用百官月俸和十五州民錢給自己修宮殿。
但最讓人心寒的不是上面這些。
李世民眼睛有淚花閃爍,聽到前面覺得這個兒子還有一點點拯救的希望,但是看到后面說是還有更讓人心寒的。
李世民“”
難道這個兒子還能做比這些更過分的事情
唐紀記載五月首都霖雨,洛水溢,溺民居千余家。關中先水后旱、蝗,繼以疾疫。那時米斗四百,比太宗時期直接翻了八十倍,兩京間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1」
七月,你們猜唐高宗在做什么
李世民看到關中的情況早已遍體生寒。
人相食
李世民身體顫抖。
人相食。
那時候皇帝在做什么應該做什么
應該去救災恤患,還能做什么
李世民腦子突然不敢再亂想。
在亂想他怕直接抽小兒子。
畢竟那可是關中
七月,唐高宗在嵩山造宮殿。
資治通鑒唐紀唐紀十九記載上欲遍封五岳,七月,作奉天宮于嵩山南。監察御史里行李善感諫曰“陛下封泰山,告太平,已與三皇、五帝比隆矣。但數年已來,菽粟不稔,餓殍相望,四夷交侵,兵車歲駕;陛下廣營宮室,勞役不休,天下莫不失望。愿陛下恭默思道以避災譴”「1」
所以為何前面我們說無人敢進諫,因為自褚遂良、韓瑗死后,中外以言為諱,無敢逆唐高宗意直諫。「1」
等到李善感始諫,天下皆喜,謂之“鳳鳴朝陽”。
但實際上面對這場進諫,上雖不納。
為了唐高宗自己遍封五岳的小夢想,在關中“人相食”的時候,他繼續在嵩山造宮殿。
“關中先水后旱、蝗,繼以疾疫人相食時他竟然欲遍封五岳,作奉天宮于嵩山南。”
李世民雙目圓睜,氣到嘴唇發抖。
如果前頭軍事他可以說自己的兒子識人不明,但可以說是他自己留下的將領不夠多,但現在
“臣子已說數年已來,菽粟不稔,餓殍相望,四夷交侵,兵車歲駕,這愚蠢的皇帝竟然還有閑情雅致造宮殿”
他這個兒子,前明后暗,前期的治世應當也離不開他留下的文臣吧。
李世民冷笑“他老子連泰山都沒去封禪過,兒子竟就有遍封五岳的小夢想。”
這夢想,真小啊,小到只是一個人的想法。
這夢想,也真大啊,大到需要一個民生艱難的國家財政來實現。
李世民算是看清了
李世民看向在長孫皇后懷中瑟瑟發抖的李治,嘆氣,眼底是掩蓋不住的疲倦“長于深宮,無感民生之艱難,創業之艱辛,才能如此肆意妄為。”
沒想到啊,沒想到。
李世民沒想到自己一輩子愛民如子,臨到死了托付的繼任者竟是這種坐視百姓民不聊生,但卻膽敢準備封禪的蠢兒子。
李世民臨死前就已經把什么事情都安排好了,打壓下放李勣這種武德充沛的武將王炸給李治擢升提拔,曾經稱贊過的不喜得遼東囍得卿的名將薛仁貴放著不用,也留給小兒子等他提拔撿現成,更不要提留下來的長孫無忌褚等貞觀文臣了。「1」
怎么說呢,就李唐這種基本盤,對內政治清明,群賢共集,集思廣益,百姓安居樂業;對外,北邊草原四分五裂,相互牽制,西邊親唐的吐谷渾作為強有力的護持者扼守著吐蕃東進的路線,讓那個虎視眈眈的吐蕃壓制在青藏高原曬太陽,東邊的高麗經過太宗東征早已稀巴爛元氣大傷。
唐王朝作為超級強者在中間超然成為仲裁者。
多好的基本盤,隨便一個平庸不搞事的士人登基,只要乖巧聽話,三省六部的大佬也能安穩運轉下去,干得不比李治差吧。
窩在長孫氏懷中的李治本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