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是尚可,無甚驚艷之處。”
“對呀,平平無奇,不足為奇,華夏歷史將近五百位皇帝,一半都能做到這些事情,所以周皇確實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但稱不上優秀。”
在場的臣子們惋惜,有種期待值被拉到天上,但卻不上不下之感。
“不對。”蕭瑀覺得不對,“也不是半數的皇帝都能夠做到。”
他道“備受稱贊的文景二帝,中興宣帝所做的也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并非尚可。”
蕭瑀覺得自己的同僚們真愛自欺欺人,直接掀開同僚們的鵪鶉布。
“實際上這些要是全部都能做到,明君這個稱贊,也是當得起的。”
房玄齡申請加入掀鵪鶉布行列。
房玄齡“許多君主可做不到讓吐蕃、突厥臣服歸降,所以這周皇,確實可撐得上治國之才名頭。”
就是他很不爽,吐蕃、突厥到周朝竟然再次叛變壯大,安西甚至一度流入外邦之手。
一群叛逆仔。
不過他也能理解,吐蕃在高宗時反叛,突厥趁李唐改朝換代之時獨立,再正常不過了。
被這么一說,臣子們心中更不是滋味了,明君嗎好像也可以,就是要承認這人是明君會有些勉強啊。
裴寂是真覺得這女皇也就這樣子“如果此女皇只有這點本事,頂多就是普通明君吧。”
當然,武皇最令人交口稱贊的不是上面這些,畢竟上面這些很多皇帝都能夠做到。
武皇真正被人稱贊,并且令人敬佩的是
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
她與太宗一樣敬重直言敢諫的臣民,如魏征那種人在的治下定能活得如魚得水。
廣開言路,隨時接納天下表疏。
面對臣子的進諫,武皇能采則采,不能采也無虞。
即使諫官們有時情緒激動,偶有言語冒犯,有容人之量的武皇也是加以寬容,免予追究。
不似李治這個皇帝在位期間無人敢諫,在武周一朝,直言敢諫在朝中蔚然成風,使下情得以上達。「1」
仙幕展示出在武皇時期的一件事情,一個叫駱賓王的人寫了一則討武曌檄。
眾人凝眼看去,第一眼就皺緊眉頭了,因為上面的話皆非好話。
其中所講的偽臨朝,穢亂春宮的話他們自己代入一下就想生氣了。
更別說什么人神同嫉,天地不容的鬼話。
然后他們就見仙幕展示出來的武則天見了卻毫無怒氣,果然如仙幕一開始所言那般加以寬容,只夸這人所寫之言有如貫珠,事昭理辨,甚至當著眾人的面惋惜這人有如此大才,卻流落不遇。
在場的臣子“”
這熟悉的畫風是怎么回事
剛剛還覺得無甚驚艷的裴寂等老人一時間呆楞,這周皇若是能夠做到與貞觀一致,那還能說平平無奇嗎
眾人的視線默默地看向李世民。
蕭瑀幽幽“陛下,這難道就是您流落在外的正統繼承人。”
這行為熟悉到他們覺得這人就是另一個太宗,一比一復刻他們陛下的納諫之策。
李世民“”
好巧啊,諸位愛卿,吾也有這種感覺。
進諫可改革弊政、促進政治清明,明君手下定然多諫言,但他的親兒子一朝在抱怨無人進諫,親兒媳一朝直言敢諫蔚然成風。
這是怎么回事
“嘗與宰相議及刺史、縣令”,并遣“使者以六條察州縣”「1」
再接下來的執政生涯,她學起了圣君優秀模板李世民用實踐證明正確的治吏之策。
執法必嚴,嚴格考核州縣官吏。
違法必究,不論官位高低,貪官王枉法者一律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