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這是真難過啊。
看到后面的戰場應對方面,那真是越看越讓人生氣。
其他臣子們的心境和李淵差不多,太宗一朝的臣子們絮絮叨叨,念念不休。
“這玄宗簡直蠢到機智,這些邊關將士們經過戰場血雨腥風的洗禮,是能小瞧的嗎那可是個個驍勇善戰、如狼似虎的邊關將士,哪是中原養尊處優四十年的兵油子能對付得了的”
“兩軍對壘,可不就是一觸即潰要想有這個速戰速決的勇氣,你就得有底氣,有實力啊”
程咬金他們看得有多難過誰知道啊,本以為民不知戰是他們最期待的事情,沒想到玄宗一朝反向操作,讓他們這知道國家承平已久,民不知戰的結果可能是各州縣面對外敵望風瓦解,官員投降跑路,百姓任人宰割
太宗一朝的武將們“qaq”
真相太殘忍了。
他們該何去何從
難道注定一輩子操勞命嗎
可能是李唐命不該絕,不是每個李唐宗室都像唐玄宗一樣無能懦弱,會在危急關頭棄把百姓于不顧,在看到安祿山叛軍的暴行后,有識之士強烈憤慨。「1」
在太子的李亨的帶領下,在李輔國等人的支持下。
有識之士帶兵北上和叛軍對戰。
李亨自請為帝,號令天下。
用郭子儀、張巡和李光弼等人收復失地。
其中以張巡最為厲害,他所帶領的睢陽之戰是安史之亂后期收復戰中最為慘烈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戰。
屢破敵軍,歷大小數三百余戰,張巡以兩千人扼守城墻單薄的寧陵、雍丘60多個晝夜。
之后轉戰睢陽,張巡領七千兵,在尹子奇十八萬叛軍的圍攻下經過四百余戰,但仍堅守睢陽。
為何要守住睢陽,因為睢陽是富饒江淮地區的屏障,只有守住它,才能讓唐軍有時間征收江淮地區的稅收和糧草,才能讓大唐有一線生機,要不然中原大地就直接歸屬番邦,難以翻身。
七千兵對抗十八萬叛軍,固守一城,注定是艱難的。
新唐書卷一百一七有記載:
被圍久,彈盡糧絕。
初殺馬食,既盡。
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
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
終,固守睢陽10個月。
張巡,以整個睢陽數萬人口被吃到只剩下四百余人的人口,換取唐軍的糧草,換取唐軍有能力與叛軍一戰,換取保全中原,換取保全大唐,換取叛軍再無南下。
視頻的最后,是睢陽城破的畫面。
睢陽城內的將士們死得死,餓得餓,病得病。
即使那個跑在最前面的中年人如何眥裂血流,齒牙皆碎也無濟于事。
病餓力竭,寡不敵眾,叛軍破城。
多么熟悉的城池啊,玄宗一朝的官員們滿身悲意。
他們熟悉的睢陽沒有往日的繁華,唯余滿目蒼夷。
宋璟沉默許久,終開口道“睢陽屬于河南,乃江淮地區的屏障。江淮經濟富庶,得之則糧草足,叛軍與我軍都想占據,叛軍投出十八萬兵力勢在必得,再正常不過。我軍也確實得堅守住”
宋璟久久不能言。
戰況太過慘烈,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
他們不熟悉這個張巡,但也知道這人在盛世應該也是意氣風發的將才。
但最后,卻落得食人肉,落得喊著我為君父義死,無憾矣被敵軍害死。
以食數萬人的性命換十月堅守,換中原有一爭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