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杏花一看他掏了五兩銀子出來,顫著聲問道“聲兒,你哪來那么多銀子該不會做什么不好的事了吧我聽說之前考童生的時候有的人家會去找筆替,我的孫啊,你該不會冒著風險給人家當筆替去了吧”那可是要被抓進大牢的呀
宋聲趕緊解釋道“不是的奶奶,您想到哪去了,我今天去城里賣了幾本用不著的雜書,這是剩下的五兩。
張杏花一聽宋聲把書賣了,張口罵道“你這個敗家子,賣書干啥咱家還沒到需要你賣書換錢的地步你在哪賣的,趕緊把書退回來”
宋聲就知道奶奶知道這件事后會生氣,趕緊解釋道“奶奶,那些真的是用不著的閑書,都是山川地理志和妖怪志異之類的,科考的時候用不上。放著都快發霉了,還不如先換點錢應應急。況且,人家書鋪收了就不再退了,再買回來可要花的更多。”
張杏花道“聲兒,你可別騙奶奶,奶奶聽說書對于一個讀書人來說是頂重要的東西,咱們家是窮,可就算再窮也能供的起你讀書,到不了讓你賣書的地步,知道嗎”
宋聲乖乖道“孫兒知道。”
看宋聲說的不似謊話,張杏花心里踏實了不少,現在錢是湊夠了,最后做主道“好,那今年徭役,咱們家就贖一個。”
只是這雖然贖了一個,可還是得去一個的。朝廷法令有規定,一家最多只能贖一個徭役,宋家要出兩個,所以還得有一個人去服徭役。
宋老三默了默,站出來道“今年的徭役我去吧,去年是大哥和二哥去的,今年我去。況且聲兒讀書家里也都費了不少心血,我去最合適。”
宋老三說的確實有道理,聽到他這話,張杏花雖有不舍,可實際上三兒子是最好的人選了,難為他愿意主動提出來。
宋老大一家和宋老二一家聽到宋老三主動說這次徭役他去,都在心里松了口氣。服徭役簡直不是人過的日子,私心里誰都不愿自家房里人去。
除去宋老三外,大房和二房的人本以為自己房里頭怎么著都得出一個,結果卻被宋聲夫夫倆湊了銀子贖了,心里都怪感動的。
尤其是宋聲,竟然把書賣了得的銀子拿出來給他們湊錢贖徭役,宋老大和宋老二這兩個大伯二伯心里都無比的熨燙,覺得這么些年供他讀書真是沒白供啊。
從前只覺得這個侄子是不是太過陰郁冷僻了一些,有朝一日發達了會不會不念親情,如今只覺得侄子還是很重視親情的,以后還是得聽娘的,好好供侄子讀書,有朝一日考上秀才他們就能免徭役了。
宋聲聽到他爹說要去服徭役,心里更難受了。他爹平日里總是默不作聲,但對他好的沒話說。而且他爹成親的時候晚,如今年紀也不年輕了,再去服徭役折騰一下,還不知道被折磨成什么樣。
宋聲不忍心,說道“爹,還是讓我去吧。我會記賬,好歹是個讀書人,能寫會算,去了可以跟差役說說幫他們做記賬的活,很清閑的。”
他剛一張口,就被全家人回絕了,就連陸清也反對。
他低聲道“相公,你忘了今天跟人打賭的事了你要是去服了徭役,那學堂大考怎么辦”
宋聲苦笑,早知道當時就不該逞能提出比試,想要教訓李鴻云他可以想別的法子,不該如此沖動的。
可即便宋聲和李鴻云沒有約定考試賭約的事,張杏花和宋家的其他人也都不會同意讓他去的。
宋聲是個讀書人,從讀書開始家里的活就沒讓他干過,他身子骨單薄,比著幾個堂兄弟弱的不是一點半點。
即便他說是去做記賬類的清閑活,可服徭役吃的飯都是一樣的,不管干哪樣活,大家吃的都一樣,而且飯食有限,開飯時搶的晚了就沒了,后面就要餓肚子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