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娘這么說,心里早就不得勁兒了,這次沒忍住,反駁道“娘你的眼睛怎么就只盯著人家隔壁宋家看,咱們為什么一定要跟他們比那村里人有幾戶能比得上他們家宋聲的要不你直接認宋聲當你的兒子去吧,反正我也不想你當我娘
這話一出,王嬸子氣得直直捂住心口,她沒想到自個的親生兒子竟然對她說這種話,她心痛啊可是她性子向來是個不服軟的主,她生的兒子竟然這么忤逆頂撞她,她這說話的嗓門更高了。當娘的不服軟,當兒子的又不服輸,兩個人吵得更厲害了。王家的人看到隔壁宋家成功燒出了炭,心里也都酸的緊,只不過王嬸子表現的更明顯一些。
本來兩家挨著,生活水平差不多,都是同起同坐的,甚至前些年王家的條件比宋家還要好一些。這讓王家不禁多出了幾分優越感,在這個基礎上,他們也愿意和宋家交好。
可現在人家一下子超出了他們一大截,這讓他們心里瞬間就不平衡了。
整個晚飯桌上王家婆婆和王大郎他們都沒怎么說話,哪怕是王嬸子在訓兒子,他們一開始也沒吭聲。
直到后面他們吵得越來越厲害,王婆子把筷子重重的往桌子上一放,說道“都給我閉嘴大晚上的吵吵鬧鬧的像什么樣子有這爭吵的功夫,不如好好向人家學習學習
聽見這話,王嬸子眼前一亮。
是啊,他們跟宋家挨著,兩家離得這么近,宋家燒炭的地方離他們家也不遠,不就是燒炭嗎他們雖然不會燒炭的法子,但還不能偷偷去學習學習了王嬸子心里打起了偷看的主意。
宋家這頓晚飯吃的熱熱鬧鬧的,全家都高興的合不攏嘴。
晚飯過后孫氏和李氏把碗筷洗了,陸清則是負責把吃飯的桌子都擦干凈,然后把地清掃一下。
等到全都收拾完畢后,張杏花把他們全都叫到了堂屋來。
一般張杏花這個一家之主,很少把他們叫到堂屋來說事兒。
上次把他們叫來說事兒還是因為接著送宋聲讀書的事。
張杏花低聲道“咱們家這次成功燒出了炭,這個功勞大頭是咱們三郎的,不過老大、老二和老三還有你們幾個都沒少出力。
“回來之后讓大郎他們稱了稱,一共有一百二十五斤。這里面有九十斤是灶炭,三十五斤灰花炭,不過我
跟你們爹都商量過了,這次的炭不全都賣出去,這個灶炭家家戶戶都需要,咱們自己留下個十斤灶炭自用,還有這個灰花炭也留下個幾斤備用。
然后給咱們老宋家幾個出嫁的閨女家里送上五斤灶炭,再送上一斤灰花炭。這剩下的挑去城里賣掉,你們看咋樣
其他人都沒有什么意見,其實這話主要還是問宋聲的。
宋聲穿過來這些日子,到現在為止,家里人已經逐漸把他當做了主心骨,凡事都會問一下他的意見。
宋聲想了想,說道奶奶,送給出嫁的兩個姐姐的炭,再加一斤灰花炭吧。送五斤灶炭和兩斤灰花炭,姐姐的婆家人見了心里也高興,她們的日子也更好過一些。還有幾個嫂嫂和大伯母二伯母的娘家,也都送去一些吧。反正這些炭咱們還能再燒,不急著拿去賣掉。
宋家的幾個媳婦兒一聽這話,臉上的喜意更加明顯了。她們沒想到宋聲竟然主動幫她們說話,讓她們也帶一些回娘家長長臉面。
一時之間兩個伯母還有兩個嫂嫂都向宋聲投來感激的目光。
宋聲又道“另外如果村里的鄉親們有需要來買炭的,就酌情便宜一些。灶炭的話就按四文錢一斤,灰花炭應該買的人也少,就四十五文錢一斤吧。這樣就算以后咱們家慢慢起來了,也能少招惹一些人紅眼。
這樣也算是給村里人賣了個人情,最起碼在村子里以后別人也不好當著他們的面說壞話,還能賺得個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