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清走在一旁也安慰他道“玉哥兒,你把心放寬些,既然大師說了順其自然,那咱們該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必想那些有的沒的。大師既然如此說,那必定是有深意的。說不定只是這過程中有一些波折,但結果卻是好的呢
知道家里人也都是關心他,宋玉點點頭,說自己知道了,不會多想的。
眼見著大家都去安慰宋玉去了,宋成在一旁看著納悶兒,明明抽到下下簽的人還有他呀,為什么大家都不來關心他他不服。
宋成道“奶奶,娘,清哥兒,明明我也抽的是下下簽,我也求的是姻緣,為什么你們都不安慰我一聲玉哥兒都被你們安慰八百遍了,我呢我呢
他娘趙氏看了看了他一眼,說道“我看你現在挺好的,安慰什么”
宋成委屈巴巴道“我怎么就不用安慰了你看我這姻緣簽抽到了個下下簽,萬一以后我娶不上媳婦兒怎么辦那我爹豈不是要絕后了。
趙氏一聽這話,拍了他后腦勺一巴掌,“你這個孩子,竟渾說,什么絕后不絕后的”
大家聽他這話,紛紛笑了,張杏花道“看看看,今年就給你說個媳婦兒。”
經過宋成這么一打岔,宋玉的心情也好了許多,看起來沒那么憂心了。
一家人從道觀里出來,有人歡喜有人憂。
不過除了宋玉,其他人抽得上上簽,還是高興的。宋成是個心思粗的,抽了下下簽也沒太放在心上。
回來之后已經是下午了,中午張杏花他們都不在,宋老大他們在家里把昨天晚上吃剩下的菜熱了熱,湊合湊合吃了。
晚上的時候張杏花親自下廚做了一頓豬肉面條,一家子吃完飯后,早早就洗洗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吃完飯之后家里人就開始各路出發,回娘家走親戚。
宋家村這里的習俗,初二要回去走開家。出嫁了的小娘子們這一天是回娘家的日子,就看誰回去帶的東西多體面就多。
一大早宋平帶著孫氏跟兒子就去了孫氏的娘家。
孫氏娘家在山的另一頭,得繞著走半個山頭,距離比較遠,所以每次回娘家的時候,他們都得出發的特別早,不然到的時候趕不上吃午飯了。
孫氏娘家的掌是獵戶,經常上山打獵。他有兩個兒子,是孫氏的哥哥,孫老爹下頭就這一個閨女,有時候獵到好東西了還會給閨女送來。
前幾年宋家日子特別不好過的時候,孫老爹經常打獵接濟他們,就怕女兒在宋家過得不好。
張杏花是個有良心的,每年孫氏回娘家,就算家里窮,也會讓她多買些好東西給娘家拿過去。
不過前幾年因為要供宋聲讀書,宋家窮得叮當響,就算張杏花讓她盡量多拿些東西回娘家,但相比著別人家回娘家的閨女,拿的東西并不算多。
為此兩個嫂嫂雖然嘴上不說什么,但心里多多少少也是有些意見的,畢竟公爹經常補貼這個閨女。
不過今年不一樣了,今年他們老宋家終于有盼頭了。
雖然三郎還未考上秀才,但家里的日子肉眼可見的好過了起來。
就看今日他們回娘家一家三口身上穿的這一身棉布做的衣服,誰看了不羨慕。
快到中午的時候,宋平和孫氏他們終于趕到了孫家。
孫老爹在門口張望了好一會兒了,閨女出嫁后一年到頭回來的次
數很少,他們家又離得遠,一年能回來個一兩次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