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放下正在批奏章的朱筆,接過李德福手里的折子道“讓朕看看這個年輕人到了肅昌之后做了些什么事。”
一目十行的看完折子,景帝忽然笑了。
李德福心里有數了,看來折子里寫的事很討陛下歡心,這個宋聲沒有辜負陛下對他的信任,也不枉費自己當初幫了他一把。
“你瞧瞧,年輕人就是膽大,給了他尚方寶劍,他還真就用了。一上來就替朕處置了一個地方知府,真是膽大包天。”
景帝嘴上說著宋聲膽大包天,但嘴角卻帶著笑容,很明顯一點都不生氣,甚至心情還很愉悅。
這說明什么,說明宋聲是個純臣,不顧自己的個人安危,幫他處理掉這個地方上的蛀蟲,這是好事。
肅昌地界大,但發展一直很落后,百姓們十分貧窮,不論派多少個官員過去治理,卻依舊沒什么成效。
還得是宋聲這種年輕人適合去,熱血有干勁,還不怕吃苦,真是不枉費他有意培養他的一片苦心。
“小宋大人為陛下排憂解難,那是他的福氣。陛下有此良臣,咱們大景一定會越來越昌盛的。”李德福捏著細細的嗓子說道。
景帝心情更好了,“就你會說。”嘴上雖然這么說,但他還就吃這一套。
“宋聲這次干的好,沒想到在一個小小的平安縣竟然還有河伯娶親這種荒唐事,早就該狠狠懲治了這個梁文昌,真是罪大惡極給他留個全尸都是便宜他了。”景帝說道。
“還有這個魯連暉,宋聲拿著朕給的尚方寶劍竟然還有顧慮,不一塊兒把他處置了”
景帝說著說著又有些生氣,這個魯連暉,都提拔他做到巡撫大臣了,不想著為百姓做事為朝廷效力,反而勾結大臣做一些貪贓枉法的事,真是豈有此理
景帝說完又去看折子,折子里還有一份名單,都是朝廷以及地方上一些官員的名字,都是梁文昌這些年行賄的名單。
這只是宋聲查出來的一部分,梁文昌死前不肯多說,這些多半還是從孫師爺的嘴里得知的。
“李德福,去把刑部尚書叫過來。”名單上的人都該好好查一查,他的眼皮子底下容不得沙子,更別說蛀蟲了。
宋聲不知道這份名單在京城掀起了怎樣的風波,反正自從梁文昌下臺之后,他做事不受拘束,做番薯粉條的進度反而順利了許多。
趁著新的知府沒有任職,他得趕緊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粉條不是那么好做的,番薯淀粉做出來之后后面還有好幾道工序,其中有一個步驟需要用火熬制粉漿,光是這個過程就失敗了好幾次。
等到宋聲終于成功把粉條做出來之后,朝廷關于新的肅昌府知府的任命文書也下來了。
不過跟宋聲想的不大一樣,朝廷并沒有派新的官員過來任職知府,而是景帝直接提拔他做了這肅昌府的知府。
到任地不足一年,他就又升了一級,直接從通判升到知府,這在整個景朝建朝這幾十年中都是非常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