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郎笑了笑沒說,工錢這個還是不說了,讓別人知道了也不太好。
但他不說,不代表別人不說。
村里的阿旺家里此時也圍了不少人,阿旺性格張揚,跟李大郎完全不同。
別人問他一個月工錢有多少的時候,他臉上帶著一股子驕傲說道“一天三十文,你們算算一個月有多少快一兩銀子了”
他說話頓了頓,用一種別人羨慕不來的語氣說道“雖然不太多吧,但一天管三頓飯呢。還頓頓都有肉吃,而且免費吃不說,還管住呢”
他這話驕傲的都沒邊兒了,又接著吹噓道“我跟你們說,剛開工第一天的時候我還見到了知府大人”
一個平民老百姓,能見到知府大人已經是莫大的榮耀了,要知道他們平時見到一個官差都害怕的腿抖,那可是知府大人啊
“阿旺啊,你真的見到了知府大人知府大人長什么樣啊你可真給你爹娘長臉面呀”
阿旺想了想那天見到宋聲的畫面,當時他站的比較靠后,其實是看的不大清楚的。不過他記得他整個人的身形,又瘦又高,讀書人有句話怎么說來著哦,是長身玉立。而且說話聲音也很好聽,溫和有禮。
“不光我見到了知府大人,咱們村在廠里干活的都見到了知府大人是真的好,這份工真的是打著燈籠都難找”
這么一說村里人羨慕的牙都酸了,而在廠里干活的人回去把這些事情一說,自家的人都高興的不得了,夸完自家孩子有福氣,就夸他們現在的知府大人是個好官。
消息在村子里傳了幾天,就往村外傳開了。畢竟當時招工的消息是在城里發的告示,城外村子里的人知道的并不多,這一批工人里面有很多都是城西的人家的孩子,村里的孩子很少。
但經他們這些在廠里干活的村里人回去一說,起到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
現在家家戶戶都知道了城外西郊建的粉條廠待遇有多么的好,管吃管住一個月還能發小一兩的工錢,這么好的工真的是打著燈籠都找不著。
粉條廠后面的倉庫,魏五郎正清點著別人剛送來的一批番薯。
來人是他們一個村的,叫阿四,他正熱情的跟他套近乎“五郎,你現在這活干的不錯呀,咱們村有幾個都進了
這粉條廠干活,我也挺想去的,你有沒有啥門路啊”
魏五郎清點的很仔細,讓人把番薯全都抬到了倉庫里,把錢給結清后抬頭笑了笑說道“我哪有什么門路你要是想進廠里干活可以等一等,等到廠里招工的時候你再報名。”
阿四臉上有些尷尬,他跟魏五郎關系一般,從小一塊長到大,但并不是什么好哥們。這會兒也是厚著臉皮跟他說這話的,沒想到對方一點沒看同鄉的面子,直接拒絕了。
“好吧,那我回去再等等。”
阿四也是聽村里回來的人說了廠里的待遇有多么好,十分動心,就趁著這次買番薯過來問一問。
拿著錢走的時候他又不甘心的回來問道“五郎,這粉條廠真的還會招工嗎”
魏五郎其實也不太清楚,他道“這個我就不清楚了,不過現在廠里人并不多,如果以后粉條賣的好,人手不夠用的話,肯定會再招的。只不過是具體什么時候招,我就不知道了。”
這些也只是魏五郎的猜測,廠里現在工人的確不多,所以他才會這么想。
阿四眼里看到了一抹希望,點頭道“那我等下次招工的時候來報名五郎,等招工開始的時候你能不能提前跟我說一聲我到時候一定早早過來等著”
這個忙魏五郎還是能幫的,“沒問題,我到時候給你捎個信兒回去。”
像阿四這樣的人村里有很多,他們沒能趕上粉條廠的第一波福利,紛紛摩拳擦掌盯著第二次招工的消息。
粉條廠不光通過工人做出來粉條,還得配有賬房先生,對所用的原料,以及產出的粉條數量進行入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