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聲往京城寄的粉條都是按份數計的,尤其是給景帝寄的最多,有好幾箱都是。
御膳房的廚子深知皇帝口味偏好,把粉條做的格外與眾不同,味道也是他喜歡吃的。
景帝這段時間食量本來不大,因著這新鮮的菜色,飯都多吃了幾口。
李德福瞧見了在旁邊說道“我的陛下喲,今天總算多吃了一點,老奴總算是放心了不少。”
景帝笑了笑,“就你會說。今天的菜色味道不錯,御膳房有功,賞”
御膳房的人接到皇帝賞賜的時候十分驚訝,要知道他們這些給宮里的人做菜的御廚可太不好干了。
本來宮里面的勾心斗角就多,時不時就有哪個妃子或者皇子被毒死了的事發生,有很多都是下在他們御膳房里做的菜里面了。查不出人來或者不敢再查下去的,就往他們御膳房扣黑鍋,他們御膳房的人也算是高危職業了。在這種情況下,能得到御賜的恩寵那可是少之又少。
沒想到今天做了幾道有粉條的菜他們竟然被陛下夸贊了,看來這粉條還是挺受歡迎的。
用完膳,景帝又道“馬上就要過年了,宋聲給朕寄了多少粉條過來李德福,你瞧著給后宮還有前朝的那些個大臣發一些吧,也讓他們都嘗一嘗這來自肅昌的特產。”
景帝一發話直接把粉條定義成為了肅昌的特產,京里那些得到皇帝賞賜的人紛紛感到好奇,這肅昌這么偏遠又窮困的地方,沒聽說過有什么特產啊這粉條是個什么東西,還值得陛下親自給他們賞下來。
抱著這個想法,底下幾個大臣開始互相約著打聽了。
這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個叫做粉條的東西是原先從翰林院出去的那位宋狀元搞出來的,聽說味道還不錯。
因為臨近過年大家都不上朝了,私底下便議論開來。宋聲壓根不知道他離京城這么遠,京城里的官員竟然還在私底下談論著他。
玉哥兒和宋英自然也收到了陸清給他們寄的粉條,而且給他們記的分量還不少,過年吃是足夠了。
除了寄粉條之外還給他們寄了一封書信,寫了他們最近在肅昌的種種情況,說他們過得很好,讓他們安心。
信里說了一些家常話,后面又說了一些關于粉條的做法,比如怎么樣做著好吃,粉條可以混著白菜做菜吃,也可以單獨煮粉條吃,或者是粉條燉肉都可以。
這種吃食玉哥兒和李英之前從未見過,不過宋聲和清哥兒從肅昌給他們寄過來的應該不差。
玉哥兒現在日子過得還算不錯,只是最近也有一件煩心事。
李滿升官了。
原本他在禁衛軍里頭當差,經常在皇宮中巡邏。陰差陽錯的在一場后宮的爭斗中幫柳貴妃避免了一場劫難,因為這個升了官,現在已經是四品的禁衛軍武將了。
他本來就是草根出身,如今不過短短幾年,因為先前趕上了好時候立了軍功,再加上這次巧合,一下子成了四品武將,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