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村。
又是一個新年,張杏花年前的時候就收到了一個大大的包袱,里面裝了許多東西,因著宋聲在外地做知府,當地的官府對宋家人的態度也十分友好。
他從肅昌府寄回來的東西,驛站的人專門給幫忙送到了家里。
張杏花不識字,還是讓老大家的兒子大毛,也就是宋承業給念的。宋聲已經到肅昌有三年了,加上他在京城待了三年,還有參加科考讀書的這幾年,林林總總加起來也有個七八年了。
大毛已經從曾經在泥窩里打滾的小屁孩兒長成了身形拔高的少年,在私塾里跟著夫子讀書,已經好幾年了,今年他十三歲,準備下場參加童生試。
二嫂家里的小兒子如今也已經有七八歲大了,從前都是二毛二毛的喊,現在大了,總覺得叫小名太過羞恥,便讓人喚他大名承澤。
宋家這幾個小輩兒的名字都是宋聲起的,寓意好,聽起來也好聽。
信的內容都是最樸實無華的語言,比如
祖母,展信佳。近日身體可好冬日天寒,注意保暖。莫要經常勞累,田間勞作時要注意身體等等。
承業給張杏花讀完信,張杏花摸摸他的頭直說好。
“太奶奶,我聽我爹說,我小叔可厲害了,不光做官厲害,讀書也厲害。他什么時候能回來呀”
張杏花嘆了口氣,她已經三年沒有見過他的乖孫了,也不知道啥時候能回來。
“你小叔在外面做官太忙了,等他有空就回來了。你呀就好好讀書,以后也去當官老爺,咱們家沒什么根基,你小叔在官場肯定很難,說不準呀以后你還能幫你小叔分擔一些。”
承業笑了笑,“那是自然,我是拿小叔當榜樣的”
他還記得小的時候小叔就對他很好,不光會給他買零嘴,還會給他講有趣的故事。
阿爹跟阿娘就不會講故事,小叔自從去縣里讀書以后就很少回家,他每次想聽故事了纏著阿爹阿娘跟他講,阿爹阿娘只會講一些放牛娃的故事,聽著索然無味。
不像小叔,講了好多新奇的故事,什么拇指姑娘,白雪公主,豌豆公主,愛麗絲的故事等等,都有趣極了。可惜小叔離家之后,就很少回來了。
宋聲寫信回來是件大事,全家人都坐在一起聽著信里寫了什么。
宋聲跟往年一樣,在信里面一個不落的全都把家里人問候了一下,誰要是被念到名字了,都高興的裂開嘴笑。
看,我們家走出去的狀元郎如今都已經官拜知府了,還是惦記著我們這些親人。
除了張杏花,宋老大跟宋老二一家自是不必說,宋聲每個人都關心了一下。
一家人聽完宋聲寄回來的信,全都喜氣洋洋的。也是托了他的福,這幾年在當地,他們宋家人頗受人尊敬,日子也是過得越來越好。
他們家原先一直燒制的銀絲炭,已經擴大了規模,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新建了更多燒炭的地方。
宋老大現在也不自己親自下手去燒炭了,原先只雇了幾個人來干活,自從擴大了規模之后,不僅自己村的小伙子,就連隔壁村小伙都有想過來當幫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