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家燒制的銀絲炭跟市面上人家大家族的銀絲炭還不太一樣,聽說是更耐燒,價格也相對低點一些。
宋老大還記得以前宋聲特地交代過的,賣銀絲炭就怕得罪人家壟斷這種炭的大家族,好在有當地縣令的庇護,他只在本縣城范圍內售賣,這么長時間過去,一直風平浪靜,沒出什么事端。
二房的宋峰和李氏兩個人依舊在府城經營著麻辣燙鋪子,鋪子的店面原本已經擴大了一倍,去年又新加開了一間同樣的鋪子,雖然忙碌,但一年到頭下來掙的不少。
如今給兒子攢的讀書錢已經有了,兩口子過一段時間就會抽空回老家一趟,而且每次回去,都是大包小包的提了許多東西,還是趕著馬車回去的,這讓宋家村的人羨慕極了。
宋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有張杏花在上面當著當家人,家里的小輩們都還算聽話,都知道他們今天的好日子都是虧了他們家的小叔子,所以每次小叔子一寫信回來,家里人都十分重視。
張杏花現在也不怎么勞碌了,田里的活都不用他干,家里人多地多,宋老大現在都雇人來給家里做工了,不僅省力氣還省事兒。
不光是張杏花,家里的其他人也都很想宋聲他們。
信都讀完了,宋平還在旁邊問,“兒子,你小叔有沒有在信里說啥時候回來看看呀”
承業搖搖頭,“阿爹,信里沒說。”
宋老大道“沒事,你們要是想他了,以后就自己過去看他。雖然離得遠了些,但咱們家跟以前可不一樣了,這馬車都能買好幾輛,完全不是事兒。”
“是啊是啊”一家人又熱熱鬧鬧地說著話。
年初二的時候,宋冬帶著夫婿沈大郎回來了,還帶了好多東西。
宋冬是宋聲的親姐姐,宋聲在信里還提到了她,說是寄回來的那些特產里,還給姐姐寄了一份。
宋冬知道了之后高興的不得了,她這個弟弟離這么老遠都還想著她的好。
沈大郎這兩年也跟著宋家掙了不少錢,宋冬是宋家的女兒,雖然已經出嫁了,但畢竟是宋聲的親姐姐,自家人他們還是要幫襯的,總不能叫宋冬在婆家的日子不好過。
“三郎在那邊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阿奶,等過完年你們給他寄東西不要是寄的話,連我這一份也一塊寄了吧,我給三郎做了兩身新衣服,還給他的兩個寶貝疙瘩也做了身新衣服,都是用上好的料子做的,穿著柔軟不磨人。”宋冬說道。
張杏花一聽她給宋聲做了新衣服,笑著點了點頭,“寄呢,我聽說他們那邊的大蒜特別貴,打算給他們寄過去一點,你把做好的衣服抽個空拿過來,我讓老大有空去驛站給寄了。”
宋家村這個年過得也還算熱鬧,雖然家里有些人不在,但小孩子多,就顯得熱鬧一些。孫氏又給宋平添了個兒
子,李氏給宋峰添了個兒子和女兒,家里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人丁興旺是家族興旺的基礎,張杏花看家里添丁進口的,心里高興,便是越活越年輕,也看不出來年長了兩三歲。
宋家村過的熱鬧,京城玉哥兒他們過的就沒這么熱鬧了。
玉哥兒和李滿是在京東自己的小宅子里過的年,如今三年過去,玉哥兒的兒子也已經三歲了。一家三口也算是其樂融融,李滿在成婚后的日子里對玉哥兒還是一如既往的好,玉哥兒汕頭沒有公婆伺候,后宅也沒有什么小妾爭寵,日子過的還算愜意。
他在京城走動最多的就是宋英一家了,宋英和薛君堰如今日子也過得不錯,薛君堰今年從通州調職回來,宋英跟著他一并回來了。
兩個人早先成親之后,怕宋英有所顧慮,擔心兩個女兒受到委屈,薛君堰在那種事上一直都有意的采取措施,沒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