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景,書院并不是私有性質的,而是歸朝廷和官府所管,旨在為大景培養優秀的人才。
肅昌的書院說是荒廢也不為過,如今里面也沒有學子了,教書的夫子更是全都走了。他很期待自家相公能夠把書院重開起來。
沒想到宋聲搖了搖頭,說道“我說的官學,是要先開設一個蒙學班,讓所有的適齡兒童都能夠讀書識字,后面再考慮重開書院的事。”
在這個時代,因為交通不便,義務教育很難實現。宋聲打算在府城和各個縣里都設置一個蒙學班,只要年紀到了,都可以免費聽學。
聘用夫子的費用都從官府這里出,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書院自是也要重開的,只不過這樣一來府城衙門賬上的錢就不夠用了,想要盡快把書院和蒙學班開起來,就得集資了。
陸清一聽就知道這件事不好辦,自古以來知識都是無價之寶,前朝有個大儒,在兩國交戰的時候寧死也要護住自己祖上留下來的書籍,說明在這個時代書籍是非常珍貴的。
想要把蒙學班和書院都開起來,可想而知有多大的難度。光是夫子就不好找,還有學習所用的書籍,都要花錢買。
就算是買最便宜的,上上下下那么多所蒙學班,全都要花錢。更別提重開書院了,各種夫子都得請,擅長進士科,明經科,算學律學等等的夫子,都得請一個過來。
書院的院長還要找德高望重的大儒坐鎮才行,光是這個人都不好找。
宋聲但心態倒是還算樂觀,反正車到山前必有路嘛,一步一步來。
“相公,你也不要把自己弄得太累了,能稍微緩一些的事情就緩緩再做,看你這兩年官兒做的也太累了,我心疼。”
宋聲拍了拍他的手,輕撫道“沒事,我心里有數,別擔心。雖然忙了些,但生活也很充實。有你和孩子陪在我身邊,已經很幸福了。”
宋聲其實心里有數,他如今來到肅昌已有四年多的時間,經過他大刀闊斧的改革,肅昌與以前已經大不相同。
最近接到李滿從京中傳回來的信件,信上提了好幾次如今圣上的身體已經不大好了,現在開始讓太子監國了,皇長孫協同輔助。
太子是皇長孫李凌堯的父親,此人雖憨厚老實,但卻無治國之才,在讀書一道上實屬不佳。如今景帝身體不大好讓他去監國,還讓李凌堯輔助他,其實就是在培養李凌堯。
李凌賦不會看不出來景帝此舉的含義,他定然要采取一些手段對付李凌堯了。
他們兩個之間的爭吵宋聲不想參與,他如今最關心的是景帝如今的身體到底是糟糕到了哪種程度。
他
如今在肅昌做了四年官,再有一年就能夠回京述職等待官位變遷了。所以對于他來說,只剩一年的時間待在肅昌這里,把官學重開起來。
前路他也不知道會如何,也不知道景帝的身體還能不能再撐一年,到時候自己又會被調往哪里。
但在離開肅昌之前,他得把這最后一件事情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