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人家已經隱居這么久了,那么多人想去拜他為師他都拒絕了,說明這是一個很難請動的人。宋聲想要把人請出來,就得好好想辦法。
正因如此,在座的幾個員外爺雖然驚訝于宋聲想請的人是慈溪先生,但驚訝過后更多的是質疑。
這么多年過去了,真的能把人請出來嗎要知道當初那么多學子前赴后繼的去拜訪他,都被拒之門外了,他們這宋大人真的能行
不是他們看不起宋聲,宋聲雖然年輕,資歷尚淺,但自從他來到肅昌之后,所作所為大家伙都看在眼里。他們幾個雖是城里的富戶,但比著其他州府的員外來說那是差遠了。
他們府城能一步步發展到今天,不說那些虛的,最起碼有八成以上全都仰賴于這位年輕的知府大人。
可現在不是全靠這位宋大人就能行的,這個慈溪先生他們早有耳聞,實在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想要請他出山擔任院長,在他們眼中成功的幾率幾乎為零。
其中一個人猶猶豫豫的開口道“大人,不是我們不想幫您,您想開免費的蒙學班,底下那么多個縣,都要仰賴您這邊,要投入的錢必定是不少的。我們幾個心里也沒底,如果您真的能請來慈溪先生擔任院長,再請來有學問的先生當教書夫子,我們幾個肯定支持您把蒙學班開起來。”
他這么一說,其他幾個趕緊附和,說白了他們還是想要看到宋聲的一些實實在在的舉措,如果真的能請來慈溪先生擔任院長,再請一些好老師來,那書院復興就有望了。如果書院能夠開起來,他們家里的孩子也不用大老遠的跑去別的州府書院求學,再加上有慈溪先生這樣好學問的大儒在,回去去別的地方舍近求遠
自從這里的書院倒閉之后,他們整個肅昌科舉的步伐就十分緩慢。尤其是這近十年里,讀書人也有,但是并不多,幾乎數都能數得過來。
考上秀才的就更少了,更別說考上進士了,四五年內能出一位舉人就不錯了。他們肅昌做小官的本地人還是還有幾個,其他稍微大一點的官全都是外地的。
如今他們商人也都能參加科舉了,雖說商人行商賺的錢多,可是家里不想供出一個當官的出來。甚至有些有錢的商戶人家舉全家之力都要送家里的孩子去讀書,就希望孩子有出息能夠考上各功名,以后能有個一官半職的,就算是光宗耀祖了。
這些幾乎都是城里最有錢的人家了,他們自然有這樣的心思,只是想讓他們出錢,還是得拿出一些讓他們值得信任的成本出來。
說白了,肅昌天高皇帝遠,這里的所有事情幾乎都由宋聲全權做主,更別提他還有金牌御令和尚方寶劍了。
所以他想要改革,先說通的并不是下面那些做官的,而是成立的這些富商們。這些人這么多年攢的家底有不少,如果有他們的幫忙,事情肯定能進展的順利一些。
只是如此一來,宋聲便遇到了兩個
最大的難題。
一是如何請慈溪先生出山,這個他還得打聽一下具體的情況才能想出對策出來試試。按照崔海的說法,這個事情是很有難度的。
二是請問一些有學問的教書先生,而且全都是舉人,這個也不容易辦。蒙學班的小孩子還好說,有秀才功名的就可以教。但書院的學子不行,最低得是舉人才行。
然而肅昌雖然這兩年發展迅速,可前面幾十年積貧羸弱,并不是這兩年就能扭轉局面的。再加上這里還偏僻,但凡能夠考出去的舉人,有哪個愿意回到這窮鄉僻壤吃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