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聲知道想要打破這里人們固有的思想很難,就像歷史上的大人物想要革新總是會遇到重重阻礙。
肅昌這里窮鄉僻壤,地方雖然大但百姓們還算淳樸,而且他現在深得百姓們的信任,由他來主導進行一部分的革新和改變要相對好做一些。
“各位員外,你們都是咱們肅昌府城有頭有臉的人物,也應該都知道,即便不為了科舉,能夠讀書對于一個人未來的發展示有多么的重要。本官聽說有些家中還給女兒和哥兒專門請西席先生回來教授學問,讓他們讀書識字。”
“而這蒙學班,就是來教授學童們讀書的,雖說有男女七歲不同席的說法,但孩子們年紀小,也可以放到一起讀書。如果介意,也可以分開進行教學。當然,此舉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讓咱們肅昌的孩童都能夠讀書識字,為他們參加科舉奠定基礎。”
“至于這教書的夫子,本官打算請慈溪先生出山,由他來擔任教書先生,另外聘請他作為肅昌書院的名譽院長。”
話說到這里,這幾個人心里多少也明白了不少,聽宋大人這意思,是鐵定要辦這蒙學班了。
聽到他說會請慈溪先生出山,他們紛紛驚訝不已。
要知道慈溪先生已經歸隱山林多年,他可是一代大儒,還曾經聞名江南。后來不知發生了何事,慈溪先生便回了祖籍老家肅昌歸隱了。
慈溪先生就在古稼山隱居,在他剛回去頭幾年,還有不少學子慕名而來想要拜師,都被拒絕了。本來他是在山腳下住的,后來因為總是被人打擾,干脆住進了山林里。
慈溪先生無兒無女,只有一個老夫人陪在他身邊。在山林里住久了,慢慢與外界的來往就少了。又過了幾年,逐漸被人們淡忘了。
可如今再次提起,天下人依舊知道他的盛名,這就是一代大儒的影響力。
宋聲之前也不知道肅昌這般貧瘠偏僻的地方竟然會有這么一個隱居的大儒,還是他有了想要重開書院和蒙學班的想法之后才得知的。
他想要找一位有名望的大儒來擔任院長,有些發愁該找誰,甚至動了去別的州府挖人的心思。
就在這時,年長一些的崔海提醒了他,說是東邊的古稼山上隱居著一位大儒,曾經很多人排隊請他下山都被拒絕了,如今已經多年不問世事了。
崔海感嘆著“要是他愿意下山擔任院長就好了,大人便不用再為此事發愁了。只是可惜啊,曾經那么有名的人,聽說他還教過不少弟子呢,說放棄就放棄,也是個有魄力的人。”
宋聲問道“你說的這個大儒叫什么名字”
“本名叫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不過他有一個很響亮的名號,叫慈溪先生。”
宋聲把他的話放在了心上,專門讓人去打聽了一下。這不打聽不要緊,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個慈溪先生曾經在江南杏壇之中聞名一時,江南的教育一直都比北方的出色,能在江南占有一席之地,說明這個慈溪先生的確是個很厲害的大儒。
宋聲綜合考慮了一下,覺得如果能把慈溪先生請來教書,他這次的改革應該能成功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