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玉兄弟好幾個,家里也不缺他這一個兒子。他入贅過去,還能跟鄭家攀上關系。鄭家家大業大,溧陽縣主長得也不錯,對于管玉來說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自從他與溧陽縣主成婚之后,升官之路很順利。算起來他比宋聲大了五六歲,如今應到三十出頭,已經做到了四品官了。
別看是個四品官,卻是個京官,比那些個三品的地方官還要好。
只是當年慈溪先生在京城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沈植并不清楚,他的人脈大多都在江南,想要查京城的事情有點難。
宋聲寫了封回信與他道謝,同時給遠在京城的盧鈺都寫了信,讓他們幫忙打聽一下十年前科舉舞弊案時慈溪先生到底發生了何事。
盧鈺畢竟出身范陽盧氏,他是宋聲認識的關系還不錯的人里面人脈最廣的。只是這里離京城路途遙遠,就算是快馬加鞭送信過去,一來一回等他收到消息也要等上許久。
這個時代就是這樣,車馬慢,也沒有其他的交通工具,除了等也沒別的法子。
不過在這中間宋聲不能閑著,他得盡可能利用剩下這一年多的時間,把他想打造的書院和蒙學班建設起來。
書院的修繕進行的很快,畢竟有原來的舊址,在此基礎上重新規劃進行裝修,自然要節省時間。
等到書院重新修繕完了,百姓們都以為要重開了,卻遲遲不見官府的動靜。
反而在書院附近的一處荒地上還是重新修建房子了。
宋聲打算在這里修建一個小型學校,用來開設蒙學班。中間通過一個通道,將它與書院連接起來,做成書院的一個附屬小學。
新蓋的建筑自然比原建筑修繕的慢一些,圖紙是宋聲親自設計的,他本身就會畫圖紙,只是畫的太過精密,工匠們會看不懂。所以在修剪的過程中,宋聲還會時不時的來視察一遍,就怕底下的人糊弄他偷工減料的草草了事。
就在這“附屬小學”修建了一大半的時候,宋聲收到了盧鈺的回信。
當年的科舉舞弊案鬧得動靜不小,但后來因為這個話題太過敏,很多人都不愿意再提及,所以后來很少有知道當年具體發生了什么事的人。
盧鈺把他這邊打聽到的事情如實寫在了信中,他打聽的更為詳細,有很多隱秘的事都寫得清清楚楚。
原來農夫與蛇的事情不是傳言,有些人生來就是忘恩負義豬狗不如的。
許頌大概是當年少有的幾個從科舉舞弊案當中順利抽身的。
當年他為了擺脫罪名,竟把事情都推到了恩師慈溪先
生身上。而他之所以能夠順利抽身,還有一個重要的人替他作證了。
而這個人正是管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