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賦沒否認,而是接著說道“這人我那時便
想招攬過來,但他經常被皇祖父召入宮中講學,一直沒碰著機會。后來沒過多久,他就被外放到那個積貧積弱的肅昌去了。”
肅昌那個地方說窮山惡水都有些抬舉了,地大但物不博,土地也不適宜種植,即便是風調雨順的時候,糧食產量也不高。聽說每年的稅收連最低的標準都達不上。把一個手無縛雞之力正值好年華的翩翩少年郎下方到那里,能有什么好前程
這么想著,李凌賦便放棄了招攬他的想法。
后來肅昌的粉條送到了京城來,李凌賦也知道了宋聲在肅昌又琢磨出了新的吃食。只是他沒有放在眼里,反而還有些鄙夷。好歹是狀元郎,一介文人書生,怎么能自甘下賤去鉆研吃食
也多虧了他這般想法,不然宋聲還得應付他。每天光忙于肅昌的事務他就夠忙了,要是再應付李凌賦的招攬,那就更累了。
敬王聽完李凌賦的話,沉吟道“賦兒,此子有大才,萬不可看輕于他。肅昌那么貧弱的地方都被他治理好了,他如今,年不過二十就被提拔成為了五地巡撫,這等能耐,再往前數個幾百年都是沒有的。”
李凌賦此時也為自己從前的想法感到一絲后悔,早知道當初就把人留下了。
而敬王也有一些后悔,自己跟這個兒子并不是事事都通氣的。兒子年紀也不小了,有時候他就想放些權鍛煉鍛煉他,自己也能輕松一些。
不過說起來,他隱約有些印象,當初賦兒忽然改良了印刷術,他還問過一些情況,賦兒反復是跟他提過,這法子是從翰林院一個書生手上得來的。還跟他說這書生出自寒門,身后沒有什么靠山,就算拿了他這個法子,也不用擔心會有麻煩。
當時他對這個書生不甚在意,重點全都落在了那法子上說的雕版印刷術能不能實現。
“父王,這宋聲如今還在外面做官,并沒有回京城。據兒子了解,這些年他應當也沒有與東宮那位聯系,應該也不是他們那邊的人。既然不是,那咱們便還有機會。”
“我兒說的對,只是如今咱們有這般心思,說不定東宮那邊也有。這件事得趕緊辦,千萬不能讓他們得到宋聲。你立刻派人去接觸他吧,如果他不從,就不留他了。寧可讓他死了,都不能讓他為東宮的人所用。明白了嗎”
“兒子明白,這就去辦。”
李凌賦大概也明白敬王的意思,先用古籍書畫這些軟物探探他的態度,如果利誘不行,那就只能威逼了。如果這樣還不管用,那他就留不得此人了。
雖說一介巡撫突然暴斃在家這事情聽起來是有些大,但如今也沒別的辦法,反正家中豢養的死士多的是,就是死在外面了也查不到他的頭上。
敬王府在謀劃著招攬宋聲的事,東宮自然也沒落下,太子也正在跟屬下商議著此事。
不過與敬王府不同的是,太子府說話最有分量的并不是太子,而是太子的兒子,皇長孫李凌堯。
自個兒的爹雖然是太子,但肚子里卻沒一點墨水,庸庸碌碌,還有幾分懦弱,沒有一點能夠為君的樣子。
敬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十分憤慨,想要爭一爭那個位置。跟大哥相比,他才是那個有才能的人,可是皇上卻把儲君之位給了大哥,明明他才是那個最合適的人啊
大哥那個人蠢笨如豬,他什么都不會,把天下交到他手上,那他們大景遲早要完。
他一定會向皇上證明他才是那個最適合做儲君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