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蘭趕緊止住話,勸了幾句,打住今天的話題。
宋文瑞送余秀蘭出去,低聲說“余奶奶,我只要我媽能活著,不上學也行。”
余秀蘭說“你孝順,可活也有不同的活法,總不能賴活著。”
宋文瑞小拳頭攥緊,一言不發。
第二家家訪,余秀蘭再次鎩羽而歸。
她回家,躺到炕上還翻來覆去地睡不著。
趙建國問她“咋回事兒啊”
余秀蘭坐在被上,氣憤地說“那田桂枝真不是個東西,姑娘咋地,姑娘不是她身上掉下的肉嗎那跟舊社會養在地主家的丫鬟一樣,啥都干還非打即罵”
“還有王英慧,你說生孩子出來,就為了讓孩子吃苦嗎你都沒瞅見,那么小的孩子家里家外的干,看著都心疼。”
“對門兒住著,沒事兒幫把手也不費啥事兒。”
“不光是這事兒。”余秀蘭犯愁,“這孩子就這么混著,將來咋辦”
“顧校長咋跟你說的”
余秀蘭煩躁地說“他說我之前是婦女主任,在生產隊有威望,希望我能做社員們工作,讓更多孩子入學。”
“新大夫治病,都得先從常見病下手,哪有一開始就挑疑難雜癥上的”
余秀蘭一想,確實是這個道理。
“舒服點兒了”
余秀蘭說“我明天先去別人家。”
第二天,余秀蘭一大早就重整旗鼓,把名單捋出來準備挨家走。
社員白天都要上工,她為了盡快完成家訪,上工前也要走一家。
趙柯剛起來,四肢酸軟,好不容易穿好衣服,坐在窗邊就瞅見她干勁十足地出門。
“”
早飯還沒吃呢。
一對比,她這個女兒真的很廢。
余秀蘭今天的第一家,是道西頭的王長河家,也就是東嬸兒家。
他們家有兩個孫子快到入學年紀了。
余秀蘭在院外喊了一聲。
一家子在堂屋吃飯,東嬸兒聽到動靜出來,招呼她進去“秀蘭,快進來。”
余秀蘭進院兒,跟在她身后走進堂屋。
這一進去,直眼暈。
誒呀媽這密密麻麻的小子。
東嬸兒全家一起跟余秀蘭打招呼。
余秀蘭耳朵被各種“嬸兒”和“奶奶”充滿,根本分不清聲兒是誰的,只能沖他們笑笑算回應了。
東嬸兒和王長河有四個兒子,老大王向軍和老二王向文,老三王向全,老四王向平。
老大和老二結婚早。
老大生了四個兒子,大的十一小的兩歲,媳婦趙花花現在又大肚子了。
老二有三個兒子,分別七歲,五歲,三歲。
余秀蘭今天來,為的是王向軍八歲的二兒子和王向文的大兒子。
“秀蘭,坐。”
王家的大家長王長河招呼她。
余秀蘭怕坐進去,說話聲淹沒在人群里,就拖著凳兒到門口,離他們遠點兒。
坐下后,余秀蘭想著先寒暄兩句再進主題,就轉向孕婦,“花花這肚子真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