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的學員們都是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從四面八方聚到首都來。
培訓的第一天,所有學員都聚在講堂外面。
幾十個學員里,只有趙萍萍她們三個女同志,格外顯眼。
即便一開始學員們就已經聽說培訓的學員里有女同志,也并不是每一個都親眼見到過她們。有南邊兒的男同志開玩笑,說這是他們這一期養豬培訓的三朵金花。也有人言語輕慢
怎么讓婦女出來培訓
女人懂啥好好待在家里得了。她們老家沒有男人了嗎
能出來的,無論男女,一定程度上,都是有些出類拔萃的,有可能是能力學識,有可能是人脈,有可能是家世
李芳她們兩個都不是好惹的,聽到這話,當即便反駁回去
“女人怎么了婦女能頂半邊天,我們一點兒不比男人差。”“我們草原的女兒,一樣兒強壯勇猛。”
趙萍萍怕起沖突,拉住兩人,勸說“手底下見真章,我們都到首都來了,學習要緊,不要跟眼界小的人浪費時間和口舌。
然而她這一句話,更讓心胸狹窄的人暴跳如雷。
趙萍萍三人同省的同伴立刻上前來維護三人,男同志中也有對女同志沒有偏見的,更多的是有點兒腦子,不會傻到想啥都說出來的。
都是來培訓學習的,結交一些人脈的正經的,女同志出現在這兒難得,更得結交。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和,先前刻薄的男同志勢單力薄,也不好再說什么,嘴硬兩句,就過去了。
不遠處,有兩個男人一直在看熱鬧,一個中年,一個青年,青年脖子上掛著個相機。他們是群眾日報的記者,專門過來的。
過了一會兒,學校的領導以及培訓的教授陪著幾位農業部干部一同出現。兩個記者上前,為他們拍照。
青年記者給他們排位置,領導、教授們站在前排中間,不用動,趙萍萍她們三個女同志就站在第二排的中間,男同志們
則是包圍著他們,分列在三排。
照片拍好,要帶回去洗,青年記者還告訴大伙兒,想要留念的在他這兒報名,到時候會洗出來順便帶到大學來。
不是免費的。
但她來之前,趙柯說過,如果有什么照片報紙之類的,讓趙萍萍帶回去,要用來宣傳。
趙萍萍不知道能宣傳啥,還是報了名,她還擔心一張照片不夠趙柯宣傳,要了兩張。而兩個記者回到報社,便跟主編閑聊起學員們之間的摩擦。
主編拿著學員們的資料一看,便注意到他們口中的“趙萍萍”來自有名的“趙村兒大隊”。“我記得那個趙柯的稿子,在審了”
一個文質彬彬的男同志點頭,“是,您之前還說,寫得挺好,可惜寄過來的有點兒晚,不然可以
五四那天發。
主編頷首,這不是正好,這篇稿子寫學員們出處的時候,一筆帶過趙村兒大隊,然后下一期報紙,登他們婦女隊長的文章。
這就是預熱
趙柯她們三個,在市里談合作談得很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