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翠蓮和春妮兒走出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就順暢了很多,她們去很多廠子如法炮制談地合作,甚至多走了大大小小的工廠,兩個人還自動自發地復盤。
最后一次,趙柯都沒跟著一起去,由著兩個人發揮。她只提醒她們,說話的時候注意不要觸線,其他什么都沒有交代。
而趙柯自己去逛了農機廠。
趙村兒大隊當下的發展,主要還是集中在農業和養豬上,磚密和建筑隊只能暫時作為副業,進行資金的原始積累。
大隊附近還有不少荒廢的荒地,最好都開墾出來,明年都種上莊稼。靠他們大隊這點人,肯定不行,最有效的辦法是加強機械化。
趙柯心底盤算著趙村兒大隊的資產,秋收之后估計毛都不剩,今年,靠趙村兒大隊自己絕對分不出錢買農用車和農機
轉過天,三人凱旋回歸雙山公社。酸菜廠的地基已經開挖。
趙柯讓潘翠蓮和春妮兒先回趙村兒大隊,一個人去雙山公社找段書記和吳主任,提交她的新計劃雙山公社集體合作社。
這是她在外面想得,沒有進行深入調研,沒有細致具體的規劃,只是
個初步計劃,一張薄薄的紙。
趙柯道“其實按照我們趙村兒大隊目前的發展,如果能夠合并我們旁邊的一個大隊,更簡單,但兩位領導對我和趙村兒大隊寄予厚望,我想選擇更大的挑戰。
段書記和吳主任對視后,問她“你這個計劃,打算從哪兒開始”
當然是從農業開始,之后再想其他。不需要有任何遲疑,就是農業。
趙柯認為本地有農業基礎,土壤肥沃,平原,農田都是大片大片的,非常適合機械化耕種,而且去年開始到今年,各個大隊都進行了排水灌溉的基礎設施改建,正適合大力發展農業。
農業是根本。
段書記和吳主任對此都沒有異議。
趙柯大概說了一下計劃公社主導,組成一個以公社為單位的農業合作社,目的是為了擴大農田面積,提高產量,提高機械化。
“因為資金上的短缺,采用合作社互助的模式,比如,可以每個大隊單獨購買一輛農用車或者配套農機,春耕秋收的時候就集合所有大隊的機械力量,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
“但合作社的集體合作方式,肯定不能局限于農用車和農機,我們把全公社各個大隊的資源整合起來,最大化的利用,共同發展。
之前她已經釋放過這個信號,但一直沒有具體實施。趙村兒大隊的合作社,對于整個雙山公社來說,就是一個成功范例。
而現在,趙村兒大隊的發展到了瓶頸,受限于政策、環境、資源、資金沒辦法有更大的動作,當然要把所有大隊都圈起來,一起干。
先從農業開始,以整個雙山公社為基礎,進行發展建設。
如果雙山公社能夠整體的發展起來,當然也會對趙村兒大隊有更大的給養,這都是相輔相成的。
段書記和吳主任其實聊過,隱約有了一些想法,一直沒有發展成形,趙柯此時提出來,正中他們下懷。
兩人四目相對,段書記開口要求道“你這個提議很好,這樣,公社派程干事跟你一起,先進行調研,交上來一份雙山公社五年發展規劃,再來談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