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結果,三天后出。
拖拉機當天就拉著學生們回來,停在曬場。
不說八個學生的家長、學校的老師,大隊社員們也都在關注。
“考咋樣兒啊”
“能不能考上啊”
“看你們心情都挺好,是不是穩了”
顧校長穩重,沒有出成績之前,不放話太早,“他們說考得還行,不過不排除誰馬虎丟分,確切的結果還得等放榜。”
“娃們這么努力,肯定能行。”
大伙兒的文化儲備還不夠,不知道這叫“薪火相傳”,他們只是樂呵呵地看著一群孩子,仿佛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未來,就從這一代開始。
鄉下人不是傻,也不全都軸,上上油,不太明白的道理,也能琢磨出味兒來。
更何況,趙柯和趙新山三不五時就要給他們去銹上油。
就說教育這個問題,往前了說,有趙柯這個現成的例子在,誰不知道讀書好,前途比地里刨食兒更廣闊。
他們只是沒錢,也看不見好的未來。
趙柯和大隊做了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兒,就是讓他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讀書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
讀書的花費確實不低,砸鍋賣鐵咬牙供,大伙兒可能會猶豫、退縮,但現在有大隊開路,不需要那么艱難。
社員們估摸著自家孩子考中學的時間,盤算著要使勁兒干。
王老大家的孩子多,都上學的話負擔重,犯愁道“趙主任,要不我們家先不蓋磚房了,錢先可著娃娃們上學”
村兒里還有好幾家是差不多的情況,孩子多,聞言,也都看向趙柯。
“該掙掙該花花,要是用你們省蓋磚房的錢,就是大隊沒本事。”趙柯笑容里絲毫沒有負擔,“大隊這么多戶,本來也不能一年蓋完,誰家孩子多,都要上學,手頭上一時比較緊,可以排到后期,晚一點兒沒關系,都是這一兩年的事兒,放心,大隊肯定不會讓你們吃土的。”
大隊的態度,就是趙村兒大隊社員們的底氣。
誰也不想眼睜睜瞅著別家有磚房住,他們自個兒的娃娃住不上。
眾人放下亂七八糟的憂慮,嘻嘻哈哈“都是老農民,吃的不就是土嘛。”
趙柯笑道“話糙理不糙。”
白天干一天活兒,大伙兒都聚在村口乘涼嘮嗑。
趙柯沒回村兒當婦女主任之前,不太愛在村口停留,寒暄完就趕緊撤。現在,她愛嘮了,時不時就湊到人堆嘮一陣兒。
這也算是深入一線、了解村情、傾聽民聲。
大隊要考慮的事情比較宏觀,有時候會忽視一些小問題,而小問題很有可能會在未來變成大問題,影響發展。
因為大隊干部和社員們的距離不遠,社員們有一些切實的需求,會直接在閑談中說出來,只要細心一些,就會發現一些問題。
比如,趙村兒大隊越來越多的學生升入公社上學,以后要在公社住宿,家長擔憂他們吃不好住不好學習懈怠
這確實是個問題,前面走了九步十步,第十一步瘸腿,前面很有可能會白費力氣。
于是第二天,大隊干部的日常早會上,趙柯就提了這個問題和她的建議。
“在公社建趙村兒大隊的宿舍”